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漢武帝繼位時,漢高祖劉邦封的143個功臣只剩5家,這60年發生了啥

漢朝建立之初,最心驚膽戰的不是別人而是皇族,這從呂后的言行,還有漢文帝的恐懼,漢景帝的憋屈,極致最後漢武帝的發洩就能看出來。

公元前194年,漢朝開國皇帝劉邦駕崩長樂宮。

老公死了,聰明的呂后沒有急著宣告天下,而是將死訊整整隱瞞了四天。

那四天中,呂后一直在處心積慮尋思一個問題:如何對付老臣。

她甚至跟心腹說過一段瘋狂的話:眾將之前與先帝都是秦皇治下的平頭百姓,誰也不比誰高貴,如今卻不得不北面稱臣,本來就不服氣,要是讓他們服侍少主,如何心甘情願?看來,不把他們殺光,天下不得安寧啊。

誰曾想,這訊息被走漏後讓有心人聽見了,那人趕忙勸呂后,軍隊大半都在眾將手中,這樣做可是自取滅亡。

呂后一聽,毛骨悚然,才有了後來的跟眾臣一起哭喪劉邦。

可呂后還是呂后啊,深諳權謀的她,雖然依舊重用劉邦的老兄弟,也開始提拔呂氏族人,在朝堂弄三角制衡。

(夫妻)

這三角就是呂后家,劉邦家,老臣集團。

樊噲穿插與呂家和老臣集團的雙重身份,才讓她的平衡術玩得轉。

可前189年樊噲死了,就讓呂后頭疼了,頭疼後沒多久,另一件事又讓呂后惶恐。

前188年,漢孝惠帝崩。

這等於以自己兒子為代表的漢家一角出問題。

由此才有喪禮上,呂后雖然哭了卻沒眼淚的因果出現。

呂后在尋思之後咋辦?

然後,聰明的張良兒子張闢疆,看出了端倪。立馬找到了宰相王陵和陳平說:太后只有這麼一個兒子,如今死了,卻看不出有多悲傷,你們知道為啥嗎?因為太后怕你們這些老傢伙啊。

王陵、陳平聽完惶恐不安,沒有造反打算的他們,就跟呂后說:要不將軍權交給呂后的孃家人吧?

太后聽完特別高興,終於放聲大哭。

(弱女子?)

哭過之後,呂后開始了臨朝稱制的八年。

呂后集團和功臣集團,因為劉邦的香火情,保持了微妙平衡,也讓朝堂雖然暗流湧動,卻沒有出亂子。

到前180年發生的事,讓一切改變了。

生命走到盡頭的呂后在彌留之際,用自己最後的洪荒之力,給呂家上了最後的保險。

憑自己的權威,她調整軍務,讓自家子侄收穫大部分兵權不說,還提醒他們:新皇太年輕,老臣們不安分,很有可能發動兵變,我死後你們別亂跑,守住皇宮,不要因為葬禮而亂了分寸,受到別人控制誆騙。

但是這最後的告誡,並沒有護佑呂家。

(功臣集團反戈一擊)

隨後一場諸呂之亂的發生,應驗了呂后的擔心。

失去主心骨的呂家,完全不是功臣集團的對手,甚至連皇位所有者的劉家,也在那一刻被功臣集團擺佈,失去了帝王任免權。在功臣集團舉薦下,漢文帝成了新的帝王人選。

長安城如此兇險,漢文帝夜惴惴不安。

這也是漢文帝見到周勃、陳平等派來的使者迎他去繼位時,沒有驚喜,反而疑懼根源。

在反覆跟屬僚商議後,有心腹說,這周勃和陳平都是高祖皇帝的大將:

習兵,多謀詐,“實不可信,包藏禍心”,勸他稱病不要入都。

他們的態度很微妙,最好別去有危險。

(漢文帝)

最後漢文帝還是抵不過皇位的巨大誘惑。

在找人算過一卦,得了吉兆後,就戰戰兢兢的上路了。

進長安前後,漢文帝的表現也耐人尋味,先後排了兩批人打探虛實,入住未央宮當晚,就安排心腹負責京城和皇宮的安全,一點不掩飾自己的戒備之意。

以這樣的心態成為皇帝,讓本就明白民間疾苦的漢文帝非常剋制自己,用踐行仁政收穫巨大民望,也讓他的地位慢慢穩固。

可是這穩固,依舊有隱患,那就是功臣集團還是盛氣凌人,勢力頗大。

這點上,千古佳話“細柳將軍”換個角度看,何嘗不是功高震主。

前158年,匈奴侵襲邊境,曾經的漢朝一哥周勃早就故去,接班人是他的兒子周亞夫。

當時周亞夫帶領拱衛京師的三軍之一,駐紮長安城西南細柳營。

前線狀況,讓漢文帝不安了,開始勞軍。

先去的兩軍,見到皇帝來都是畢恭畢敬,聽聞訊息的將領,一個個下馬迎拜。

唯有周亞夫的細柳營,將士披堅執銳。

漢文帝先行官還沒進門就吃癟,說清是帝王勞軍後,軍官居然說: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詔。

後來漢文帝來了,軍士依舊不開門,還是漢文帝派使者詔令周亞夫,才開了營門。

正要進入的時候,又被告知營地不得駕車,見到周亞夫後,周亞夫居然披甲按劍,作了個揖後說:

介冑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這讓群臣議論紛紛,也讓漢文帝驚訝。

驚訝之餘,說了一句:

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於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周亞夫)

這話肯定有真心讚譽,但不也是周亞夫傲氣引申出的功臣傲嬌嗎?

漢文帝之後,漢朝皇帝是漢景帝,又是周亞夫,讓漢景帝不舒服了。

漢景帝三年,七國之亂時,周亞夫負責領軍平亂,為了拖垮敵軍,他居然將漢景帝親兄弟梁王劉武推上一線,成為吸引火力的靶子。

任憑梁王如何求援,周亞夫不為所動,就連漢景帝親自下令援助,他也拒不執行。

雖然最後叛亂因為周亞夫的堅持,僅僅三個月就平定了,可關鍵時刻的做派,讓漢景帝和梁王這對劉家代表咋想?

周亞夫的悲劇,其實在這場漂亮的平定七國之亂時,就已經註定了。

這人太不聽話了。

(父子命運)

周勃父子,被後世稱為忠臣楷模,最後結局如此,讓不少人都說漢家涼薄。

關於周勃,劉邦有過“厚重少文”和“安劉必勃”的評語。

可這評價真就公允嗎?我看未見得!

厚重這點看,周勃並不如此,反而喜歡在人背後嚼舌根,陳平的盜嫂貪汙,就是周勃跟劉邦說的,天才政論家賈誼為何被趕出朝堂,也有周勃的因素。

至於少文,那是必然。

討厭文臣這方面,周勃跟劉邦很像,劉邦可以尿儒生帽子裡面,跟劉邦是哥們的周勃,不待見儒生也是必然。

至於周勃真性情如何?是不是忠臣?漢景帝時被暗殺的大臣袁盎,說得很直白。

周勃,“非社稷之臣”。

為啥咧?因為周勃身居太尉時,每次劉家遇見危險,他都不管不顧,直到呂后去世,牆倒眾人推的時候,他才順勢而為,參與其中,成了所謂的柱國之臣。

(呂后)

當了柱國之臣享受殊榮後周勃的不少表現,也讓他忠臣形象蒙塵。

漢文帝上臺前,功臣集團為了選出可以控制的繼承人,悍然殺死了漢惠帝的後人不說,還推出漢文帝這個沒有孃家勢力,最容易控制的人當皇帝。

以這個角度在觀察周勃等功臣,就明白那次政變中,他們只是基於共同利益,跟劉氏皇族,聯合在一起的利益共同體。

幹下這樣的事情,讓周勃晚年退休以後,一直心神不寧,害怕被清算。

那麼這樣的人,為何會成為劉邦眼中的肱骨之臣,安劉之人?

不是劉邦眼花,而是周勃剛好合適。

平定天下之後的劉邦,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守住天下。徹底郡縣制的秦始皇失敗了,復古分封的項羽失敗了,咋辦?

劉邦選擇了郡縣制和分封制並舉。

劉邦一開始分封異姓王,是因為他們配合自己搞定了天下,不得不分封。

後來平定異姓王之後,又分封自己的子弟,也是為了統治安穩過渡和壯大劉家宗室的力量。

劉邦用一生努力,在臨死前奠定了外戚,宗室,功臣,三方制衡的時局。

讓他們互相戒備,互相博弈,進而穩固了漢家天子的地位。

周勃作為一方勢力的代言人,如果太聰明瞭不行,如果太次了也不行,周勃的能力剛剛好不強不弱,就讓劉邦安心了。

由此,才有劉邦暗含深意的遺言出爐了。

前195年,劉邦病危,看著枕邊人奄奄一息,呂后忙詢問後事。

劉邦叮囑她依次啟用蕭何、曹參、王陵、陳平,並叮囑要讓周勃當丞相。

呂后聽完追問周勃之後用誰,劉邦想了很久,嘆息道:以後的事,誰也說不清了。

這說不清,可不是他不明白,而是太明白,如果到了周勃之後,還沒分出勝負,這劉家天下,你我不都是輸家嗎?

(漢武帝)

這話呂后聽懂沒,我不知道,不過這劉家成了大贏家是真的。

諸呂之亂後,呂家外戚完蛋。

七國之亂後,宗室勢力完蛋。

至於功臣集團,在經過呂后,漢文帝、漢景帝三代人之後,也退出了歷史舞臺。

漢初分封的143個侯爵功臣,到了漢武帝時,僅剩下五侯還有爵位,其他家族都成了歷史雲煙。

皇位傳到漢武帝劉徹手上的時候,一個清朗的天下,成了劉徹的舞臺。

建國60年的漢家皇族,終於驅離了頭頂上的烏雲,有了一家獨大的皇權。

這60年,也足夠漢家天下深入人心。

自那以後,再也無人可以約束劉徹,在奶奶竇太后去世後,他成了乾坤獨斷的那個人,可以毫無顧忌的施展自己的偉略和威風。

60年治世,也讓漢朝國富民強。

年輕的劉徹發誓,用大幹一場的決心復仇讓漢家蒙羞的匈奴,不負列祖列宗苦心。

三代人才夠一個家族成為貴族。

最早的皇族家族,也用了整整四代人接力,才有了皇室氣象。

這就是漢朝的故事,也是劉徹奮武前因。

不得不說,這劉邦真是人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