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還好沒登陸,颱風“軒嵐諾”究竟有多可怕

隨著颱風“軒嵐諾”遠離,“包郵區”人民鬆了一口氣。

作為西北太平洋區域2022年首個超強颱風,“軒嵐諾”尺度大、持續時間長、風圈範圍廣,從西北太平洋一路直衝東海海域……所幸其在9月5日下午越過上海同緯度後,繼續向著東北方向移動。

成為“風王”

“軒嵐諾”天生不凡。

8月28日下午,它在北緯25。9°區域生成。這比一般颱風生成區域(南北緯5°-20°)的緯度要高不少,實屬罕見。

究其原因,和大氣環流形勢,以及今夏的極端高溫脫不了關係。上海市氣象局首席服務官韓寧解釋道:“之前兩個月,副熱帶高壓長時間佔據在西北太平洋洋麵上,副高盛行的下沉氣流讓海表溫度急劇上升,同時海里集聚了大量熱量,為颱風生成提供了非常好的熱力條件。”

8月30日15時10分,此時“軒嵐諾”已加強為超強颱風級,風眼清晰。 微博@中央氣象臺 圖

隨後,“軒嵐諾”在24小時之內(8月29日2時至30日2時) “連升三級”,從強熱帶風暴級升級為超強颱風級。這時,它風眼清晰、環形結構完整且緊湊,個頭不大但是強度很強,屬於“短小精幹”的力量型選手。

8月31日至9月1日凌晨,“軒嵐諾”在“藤原效應”影響下,吞併了其南側的熱帶低壓。微博@中國天氣 圖

在8月31日至9月1日凌晨,“軒嵐諾”一舉完成了兩件大事。首先,它成功完成了“眼壁置換”。這是強颱風或者超強颱風常有的一個自身結構調整的過程,置換成功後,“軒嵐諾”的颱風眼由小變大,維持力量變得更加輕而易舉。

9月2日,“軒嵐諾”徘徊少動,強度降級。微博@中國天氣 圖

第二件事是在“藤原效應”的影響下,它吞併了其南側的熱帶低壓。“藤原效應”也稱為“雙颱風效應”,通常指兩個熱帶氣旋相距1000-1500公里以內時,它們的旋轉路徑會受彼此影響,呈現出接近甚至合併的趨勢。“軒嵐諾”自此搖身一變,從“短小精幹”的颱風成為了一個“巨無霸”颱風,羽翼更加豐滿。

副熱帶高壓被一分為二後,“軒嵐諾”處在東西兩部分之間的鞍形氣壓場中,由於引導氣流較弱,它保持在原地迴旋,這也導致海洋深層溫度較低的海水上翻,“軒嵐諾”減弱為強颱風級別。

9月4日11時左右,“軒嵐諾”再次升級為超強颱風。微博@中央氣象臺 圖

不過,在進入東海海域後,由於東海海面的溫度較高,“軒嵐諾”又一次吸取了很多能量。9月4日11時左右,它重新升級為超強颱風。對此,中央氣象臺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首席預報員周冠博表示,在東海海區達到超強颱風級別的颱風非常罕見,全球變暖、拉尼娜現象是造成“軒嵐諾”如此特別的幕後推手。

V型走位

“軒嵐諾”的奇特還在於它的“V型走位”。中國氣象局說,“軒嵐諾”走出了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出現的獨特路徑。

生成之後的2-3天,“軒嵐諾”呈快速爆發式增長,穩定地向偏西方向移動。這還是和當時穩定的副熱帶高壓有關。“副熱帶高壓南側的偏東氣流作為引導氣流,使颱風穩定地向西移動,成為其前期移動的趨勢。”韓寧表示。

走著走著,8月31日開始,“軒嵐諾”逐漸向西南轉折。

這歸功於它剛吞併的熱帶低壓。韓寧說,該熱帶低壓在“軒嵐諾”的南側,這位“小兄弟”被吞併的同時也引導著“軒嵐諾”朝西南方向移動,成為其第一次路徑上的轉折。

而後,恰逢北面有高空槽過境。南北兩面都有低值系統影響,副熱帶高壓瑟瑟發抖。抵不住兩大“對手”夾擊,副高出現了“斷裂”。

韓寧打了個比方,“副熱帶高壓為東西向呈條狀分佈,就好比我們平時在捏一個麵糰,從北面和南面,兩個手指一掐,這樣一來,整個副高帶就斷裂了。”

副熱帶高壓被一分為二,斷成東西兩環,也給颱風打開了北上的通道。只是,“軒嵐諾”一度卡在東西兩環形成的鞍形氣壓場中,加上引導氣流較弱,它不得不在臺灣以東洋麵保持原地迴旋,尋找突破。

兩天後,機會來了。西環副高減弱、東環副高西伸加強,引導氣流重新建立,“軒嵐諾”趁機直接向偏北方向移動,進入東海,同時移動速度也在逐步增強。這樣一來,便走出了“神走位”,也就是獨特的“V型走位”。

颱風“軒嵐諾”路徑。 中央氣象臺9月5日18時製作

隨後,“軒嵐諾”一路北上。9月5日19時,其位於東海北部海面上,距離韓國濟州南偏西方向約170公里,預計將以每小時4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東方向快速移動,強度緩慢減弱。

先帶來悶熱

儘管“軒嵐諾”沒有在中國大陸登陸,但它帶來的風雨影響不容小覷,影響範圍達到幾千公里。

“軒嵐諾”逐漸靠近上海。本來以為颱風能帶來降溫,結果先到達的卻是黃梅天般的悶熱,“軒嵐諾”不對勁。

9月4日上午九點多,上海各區氣溫接近30℃,有陽光時挺曬,沒陽光時又覺悶熱。這其實是由颱風結構造成的,颱風外圍盛行下沉氣流,會出現下沉增溫的現象,再加上超高的溼度,所以會感覺悶熱難耐。

颱風來了,上海藍天、白雲、烏雲、陣雨隨機播放。一會兒太陽出來了,一會兒突然又下了很大的雨。

對此,上海市氣象局首席服務官鄔銳解釋,颱風的外圍環流在專業上稱為“螺旋雲雨帶”,在雷達和衛星上看,螺旋雲雨帶有點像八抓魚的觸手,甩來甩去,被它甩到的地方雨就很大,甩過去以後,天氣就有所好轉,不要被一時的平靜所迷惑。

尤其從9月4日下午開始,上海風力明顯增大,進入風雨影響最強時段。

9月4日16時至5日16時雨量統計顯示,上海降雨普遍在中雨量級以上。嘉定、中心城區、浦東、奉賢等地區有大雨、區域性暴雨,最大降雨出現在浦東南匯新城,為51。0毫米。風力方面,陸上最大陣風普遍超過6級。其中寶山羅涇鎮最大,出現了每秒28。6米的11級大風。

9月5日15時,颱風“軒嵐諾”中心位於上海偏東約358公里的海面上,就是北緯31。3度,東經125。7度,已經越過上海同緯度。當日16時,“軒嵐諾”減弱為強颱風級別。

9月5日半夜以前,華東沿海風力仍較大。不過隨著颱風的遠離,華東沿海受到的影響將會逐步減弱,“包郵區”人民鬆了一口氣。後期颱風和冷渦配合,還將給東北帶來明顯降雨。

中央氣象臺預計,“軒嵐諾”將以每小時35-40公里的速度向東北方向移動,移速逐漸加快,強度逐漸減弱,9月6日早晨到上午登陸或擦過韓國南部沿海,之後進入日本海向東北方向快速移動,並逐漸變性為溫帶氣旋。

(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