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導師希望招到什麼樣研究生?1篇帖子深度剖析導師心理,拿捏了

2023年考研縮招了,部分高校某些專業,招生人數相比去年減少了一半,這對於考研黨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

2023年考研報名人數將突破520萬大關,招生人數減少,報名人數激增,可想而知這一年考研有多難。

現如今考生能做的就是傾注百分百的專注力,在數學、外語、政治和專業學習上,其他就交給命運吧。

考研與高考不同,除了筆試外還有面試,很多人筆試成績優異,是本專業的第一名,但面試卻被碾壓,最終名落孫山。

2022年考研奇聞,398分大佬面試被刷

考研複試逆襲的例子不勝數,比如在網上掀起討論熱潮的“協和腫瘤學初試390分第一名,複試被331分考生擠掉”的事件。

還引發了“拼爹”“走後門”“複試貓膩”等言論。

後來331分考生拿出1篇6+SCI論文,和4篇科研論文的成績,打臉了一眾質疑的網友。

無獨有偶,清華姚班也發生了複試被逆襲的事情,該學生還是2016年高考,718分的狀元,今年考研初試答出了398分的高分。

頂著這樣的身份,這樣的高分,進入複試,本來是萬無一失的,但最終卻被刷了,後被推薦進入了清華深圳研究院。

事實證明,筆試是考研的第一關,後面重重關卡需要一步一步地透過,複試這一關是最重要的。

而複試的結果主要把握在導師手裡,能否上岸有時候全憑導師的主觀意願。

導師一般都想招什麼樣的研究生?

考生準備複試的時候,都想知道導師都在想什麼?究竟什麼樣的答案能讓其百分百滿意,願意招自己入師門呢?

一位以第一名身份考研成功的學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字字珠璣地深度剖析研究生導師的心理。

一:導師都喜歡有科研興趣的

雖然大部分考研黨,都是為了就業學歷優勢,才選擇考研的,但是在面試的時候,一定要表現出極大的科研興趣,畢竟導師都喜歡有研究能力和研究興趣的學生。

如果在本科做過研究,統計工具應用得好,英語過了6級都能成為優勢。

二:導師喜歡對自己的研究有深度見解的

每個導師都有自己的科研方向,招的學生肯定希望對自己的研究感興趣,準備複試的時候,可以去學校官網檢視要報考的導師簡介,多少品讀一下導師的研究。

切忌在面試過程中不要裝懂裝懂,不懂就表現出感興趣就好。

三:導師喜歡有讀博意向的

讀研3年,第一年在學習,第三年在準備畢業論文,只有1年的時間幫導師幹活,所以導師都希望招的研究生能與讀博意向。

即使你沒有讀博意向,為了能成功上岸,在面試的時候表現出來也無可厚非。

四:導師喜歡自信的

面試時,面對導師提出來的問題,大方得體,條理清晰,不扭捏,不含糊其辭,表現出來該有的自信,會讓導師感覺很加分。

除此之外,穿正裝也會讓自身氣場變得強大,給人一種正式且自信的既視感。

作為一名成功上岸的研究生,這個貼主可以說將導師的心理百分百拿捏住了,有了這份攻略,再去準備複試也容易很多,上岸率也高了很多。

不過透過這篇帖子,也發現一個問題,複試能否上岸,真的全憑導師的個人意願,這樣公平嗎?

取消考研複試,以統招成績錄取是不是更公平?

考研筆試看的是成績,有能力者進入面試,複試卻全憑導師個人意願決定,這讓人不禁質疑這裡是不是有貓膩,尤其是隨著高分大佬屢屢被刷事件頻發,更讓人質疑複試的嚴謹。

因此有人提出“取消考研複試,以筆試成績錄取”,這一提議也獲得了9成以上考研黨的支援。

不過,筆者自認為並不合理,也不公平。

考研招錄的是科研人才,而非考試人才,有些人會做題,能得高分,但是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一般,這樣的考生無法稱得上研究生。

筆試是考研的第一道關卡,考察學生是否具備學習能力,然後透過複試來判斷是否具有科研能力。

今後能否透過自己的研究,為社會和國家做出貢獻,這才是國家培養研究生的意義所在。

所以,取消考研複試不是公平與否的問題,而是不符合考試機制的問題。

話題討論:

你支援取消考研複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