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首次券商投行質量評價放榜,12家A類、B類佔比近七成

財聯社12月9日訊(記者林堅)行業期待已久的券商投行質量評價結果出爐。12月9日,中證協官網披露,共有12家券商被評為A類,50家被評為B類,15家被評為C類。

12家A類券商分別為申萬宏源、國元證券、中信證券、華泰證券、中金公司、興業證券、中原證券、長江證券、中泰證券、安信證券、五礦證券、國金證券。

50家B類券商分別為招商證券、東興證券、中信建投、西部證券、第一創業、東吳證券、華興證券、中航證券、廣發證券、國泰君安、南京證券、民生證券、英大證券、中郵證券、高盛高華、西南證券、浙商證券、川財證券、甬興證券、國信證券、中山證券、光大證券、東方證券、長城證券、國融證券、愛建證券、華福證券、紅塔證券、華英證券、銀河證券、海通證券、華西證券、國都證券、東莞證券、宏信證券、財通證券、國盛證券、金元證券、方正證券、平安證券、華創證券、中銀證券、開源證券、申港證券、德邦證券、華林證券、恆泰長財、天風證券、中天國富、九州證券。

15家C類券商分別為中德證券、華金證券、渤海證券、聯儲證券、東北證券、太平洋證券、國新證券(華融證券)、東海證券、華安證券、國海證券、萬和證券、信達證券、湘財證券、華龍證券、瑞信證券。

圖為2022年2022年券商投行業務質量評價結果(含評價專案數量)

多家頭部投行無緣A類,5家正IPO券商獲C類

此次結果是《證券公司投行業務質量評價辦法(試行)》釋出並實施後首個評價結果,評價結果共分A類、B類、C類,具體分值由專案執業質量評價(基準分60分)、內部控制評價(基準分20分)、業務管理評價(基準分20分)三類指標按實際情況扣分後,經比例換算而來。

評價期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物件是期間有完成專案的77家保薦券商,專案覆蓋期間審結的全部主機板、創業板、科創板首發和再融資專案,共計1349個。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77家券商中,中信證券(145個)、中信建投證券(117個)、華泰證券(91個)、海通證券(81個)、國泰君安證券(73個)、民生證券(62個)、中金公司(53個)、國信證券(52個)、國金證券(51個)、招商證券(47個)等券商評價專案排在前十位置。而從最終評價結果來看,這10家數量佔優的券商中,中信建投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民生證券、國信證券、招商證券等6家僅獲B類,中信證券、華泰證券、中金公司、國金證券等4家為A類。

五礦證券參評專案僅有4個,卻獲得了A類。有券商受訪人士表示,“投行專案多,這意味著扣分事項相應增多,未評A類也在情理之中。有的券商專案少,反映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會少,因此評級反映的投行質量水平高低需要綜合考量。”

雖然如此,可以看到,獲A類中也有不少券商專案數量多,但是扣分少。包括安信證券(41個)、中泰證券(29個)、申萬宏源(28個)、長江證券(27個)、國元證券(23個)、興業證券(22個)、中原證券(14個)等。

B類券商數量最多,達到50家。其中,中天國富證券(27個)、東興證券(25個)、光大證券(25個)、東方證券(22個)、東吳證券(22個)、東莞證券(13個)、浙商證券(13個)、天風證券(12個)、長城證券(12個)、銀河證券(11個)、第一創業(10個)、華英證券(10個)、西部證券(10個)等券商參評專案均超過10個。

值得一提的是,多數僅有1個參評專案的券商,以獲B類評級為主,而湘財證券、聯儲證券、瑞信證券等3家券商只因1個評價專案就獲得了C類評價。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獲評C類中不少是正在衝刺或計劃登陸A股的券商,如信達證券、東海證券、渤海證券、華金證券、華龍證券等5家。

整體來看,雖然此次評價最終結果受專案數量、評級歸檔數量比例等因素影響,但經過券商自評與中證協複核、彙總監管評價、組織專家評審等多個程式,相對充分地反映了投行業務質量情況。

評價結果反映罰單、撤否所帶來影響

根據試行評價辦法,得分排序前20%且不存在重大負面事項的列為A類,排序後20%的列為C類,其餘列為B類,執業質量評價、內部控制評價、業務管理評價單項評價得分排序後20%的,不得列為A類。試行的考核評價格外看重投行在撤否情況、“行政監管處罰”案底,且扣分力度突出,滲透到了三大指標內。

據記者瞭解,此次2022年投行質量評分行業最高94。82分,最低17分,專案執業質量評價行業最高57。91分,最低0分;業務管理評價最高18。56分,最低0分;內部控制評價最高19。5分,最低1分。每家券商從中證協得到“一對一”的分數結果。

雖然只是試行,且範圍有所限制,但評級結果產生的影響深遠。記者注意到,中證協可根據結果對券商在保代管理、現場檢查和非現場檢查頻率等方面實行區別對待,納入證券行業執業聲譽激勵約束機制,並供監管機構在日常監管工作中參考使用。券商人士受訪時表示,結果高低或對投行品牌聲譽產生影響,從而影響後續承攬專案的“商機”。

值得一提的是,評價結果公佈後三個月內,券商涉及以下兩條的,中證協可下調該券商評價分類,下一評價期不再重複考慮,並且也不具備獲評A類資格:

一是券商及相關責任主體因投行業務違法違規被追究刑事責任、被中國證監會或其他金融監管部門行政處罰、存在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情形,或者券商被中國證監會暫停、撤銷業務資格的;

二是券商因投行業務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或發行人、上市公司因投行業務被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立案調查、且其違法違規或涉嫌違法違規的行為與券商構成重大關聯的。

縱觀此次獲A類B類投行,均是相對投行業務開展平穩的券商。記者注意到,評價指標體系涉及的三類指標,各有側重,較為全面地涵蓋了投行業務的方方面面。

一是執業質量評價。主要反映證券公司投行專案盡職調查、資訊披露、問詢回覆等執業質量情況。主要指標包括專案撤否情況、處罰處分及負面行為記錄等。

二是內部控制評價。主要反映證券公司投行業務內部控制和治理體系的整體建設執行情況。主要指標包括投行內控管理、人員配置、激勵問責、廉潔從業、處罰處分等。

三是業務管理評價。主要反映證券公司投行業務內部管理、工作底稿電子化管理等情況。主要指標包括專案內控環節落實及工作底稿電子化管理等。

圖為部分指標內容,扣分力度明顯

行業投行現存三大問題

透過上述三個指標,中證協透過此次評價也總結出行業投行現存的三個問題。

執業質量評價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是IPO專案撤否較多,2021年共有253個專案撤否,佔全年完成專案(包括透過、撤回和否決)總數的32。6%。

內部控制評價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是“有效制衡”和“合理激勵”兩項指標,分別有44。2%和46。8%的公司被扣分,具體包括未建立內控部門對業務部門的執業質量跟蹤評價機制、未嚴格執行薪酬遞延機制等。

業務管理評價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是立項和核心不規範,分別有37。4%和21。8%的專案在兩個環節被扣分,具體包括未經立項即更換上市板塊、未經立項即與發行人簽訂保薦協議、缺失核心會議紀要或核心意見、缺失對核心意見的回覆等。

中證協表示,透過評價結果形成市場化的專業聲譽約束機制,促使券商進一步建立健全與註冊制相匹配的理念、組織和能力,形成專業為本、信譽為重、責任至上、質量致勝的執業生態,勤勉盡責把好資本市場的入口關,促進提高上市公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