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明星息影,藥企受挫,阿爾茨海默病為什麼這麼難治?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記者 邱越 實習記者 張爽

11月19日,“雷神”扮演者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宣佈將暫時息影,原因是他被查出因基因問題,未來極有可能患阿爾茨海默病。

此外,11月14日,瑞士製藥巨頭羅氏宣佈其在研的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甘特尼單抗(Gantenerumab)Ⅲ期臨床研究失敗,這是羅氏繼2014年之後在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研發上再次受挫。

CNN新聞截圖

據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顯示,我國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預計到2050年,將突破4000萬人。

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研發推進為何如此艱難?沒有特效藥普通人又該如何應對?對此,北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高平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一一解答。

藥物研發瓶頸:發病機制不清楚、入選病例非早期

“阿爾茨海默病之所以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就是因為我們尚不徹底瞭解它的發病機制。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眾多,發病機制十分複雜,有眾多的假說、機制參與,但目前尚無任何一個單一的假說能夠完美地解釋疾病的發生發展。因此,針對單一機制研發的藥物很難徹底解決或根治阿爾茨海默病。”高平告訴記者。

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就無法在治療上進行突破。除此之外,高平還向記者補充,藥物研發舉步維艱也和如何招募合適的受試者、以及實驗終點的療效評定指標和方式等不無關係。“研究證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其實早在臨床症狀出現10年甚至於20年之前,病理改變就已經存在,等到出現症狀時就已經不是早期了,那麼這些病例再去參加藥物實驗接受治療,效果就不可能很理想,這也是眾多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研發失敗所遇的瓶頸。”

早期干預效果佳,危險因素控制是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措施

在目前沒有特效藥物的情況下,如果能夠對患者進行早期干預,尤其是在沒有表現出症狀之前就積極採取措施,治療效果會大大提高。“雖然目前尚無根治性的藥物,但現有的藥物對於延緩疾病發展,改善患者認知功能以及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會功能,都是非常有價值的。”高平說。

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群體中,家族遺傳型者僅佔5%-10%,這部分患者主要是由於攜帶致病基因所致。而絕大部分患者(90% 以上)則屬於散發性,通常在65歲以後發病。對於這部分患者要想在臨床症狀出現之前就能夠早期發現,主要是依靠生物標誌物。“既往生物標誌物主要是透過腰穿取腦脊液化驗,或者透過特殊的PET檢查實現。而囿於成本高、可及度低和患者對腰穿存在顧慮等多重因素,其應用受到限制。”高平向記者解釋。

據悉,雖然目前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也沒有可以根治的藥物,但透過控制相關危險因素能夠大大減少患病風險。據高平介紹,這12個可干預的危險因素為:缺乏教育、中年期高血壓、肥胖症、抑鬱症、缺乏運動、聽力障礙、吸菸、糖尿病、缺乏社交、過量飲酒、頭部受傷、空氣汙染。“如果能夠嚴格管控這12大危險因素,則可以減少40%的發病風險。”

高平最後解釋:“由此可以看出,阿爾茨海默病的預防是終生都需要注意的事情。積極治療共患疾病,比如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糖尿病、抑鬱症等等,改善生活方式以及增加社會交往都是非常有價值的,也是目前比較切實可行的預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