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姜維在蜀漢滅亡後為什麼不選擇抵抗,而是服服帖帖的投降了鍾會呢?

現在的人由於不讀書,對姜維一直有兩個誤會,一個是諸葛亮是否認同姜維是自己的繼承人,一個是姜維是否為叛賊。許多人受《三國演義》影響,覺得姜維是“小諸葛”,自從諸葛亮死後,姜維就繼承了諸葛亮的衣缽,尤其是奇門遁甲、五行八卦、兵法戰陣等,然後率兵數次伐魏。其實事實情況不是這麼回事。

而姜維在蜀漢滅亡後,沒有選擇抵抗,而是服服帖帖的投降了鍾會,當起了鍾會的智囊,幫助鍾會進入蜀地,管理地方。大家都認為姜維是叛賊,其實事實情況也不是這麼回事。那麼事實真相是怎樣的呢?

先說諸葛亮對姜維的態度,諸葛亮很器重姜維,但是還遠遠達不到以託後事的程度。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兵敗,唯一的收穫就是掠奪隴西三郡百姓和一員猛將姜維。然而當眾蜀中大臣以此相賀時,諸葛亮感嘆的說:姜維只是匹夫一個,丟失了對魏國無大礙。遷移隴西三郡百姓,遠遠不能彌補街亭之敗的損失。因此,最後諸葛亮誅殺了馬謖,請求自貶三級。

姜維,天水之匹夫耳,獲之則於魏何損?拔西縣千家,不補街亭所喪,以何為功,而蜀人相賀乎?戮謖以謝眾。

姜維歸順後,諸葛亮看他有膽識,有謀略,與投靠蜀軍的王平類似,於是對他委以重任,封他為奉義將軍,統領五千名虎步軍。既然這樣,能說明姜維很受諸葛亮器重嗎?不能。

當時諸葛亮唯一器重的軍事將領是魏延,稱魏延為左膀右臂,而諸葛亮的另一隻左膀右臂是楊儀,負責糧草供應。楊儀和魏延一文一武,是諸葛亮北伐的主要幫手。而姜維只是偏將軍而已,地位遠遠趕不上魏延,甚至連王平都趕不上。那麼後來為什麼姜維如此重要了呢?

諸葛亮死後,魏延和楊儀爭權,導致的後果很嚴重。魏延發動叛亂,最後被王平領軍所敗,身喪漢中。楊儀回去後又和蔣琬爭權,結果言語失當,導致自己被流放。流放途中仍然喋喋不休,誹謗朝廷,於是被劉禪定了死罪。

由此可見,諸葛亮死後,朝中大事其實是交給了蔣琬。關於諸葛亮身後大事的安排,劉禪曾經派尚書僕射李福詢問過病危的諸葛亮,諸葛亮的回答是:我死之後蔣琬執政,蔣琬之後是費禕。然後就沒有了,而事實情況基本是按照這個安排進行的,蔣琬之後是費禕,費禕之後是董允,董允之後是陳祗。那麼姜維呢?

姜維一直是以將軍的身份領軍,幾乎不參與朝政。只是在費禕時期,他和費禕共同錄尚書事,參與朝政。說是參與朝政,其實受到費禕限制,每次出兵,費禕給他的兵力都不超過一萬人。由此可見,姜維還是不得勢的。所以說,諸葛亮的繼承人不是姜維,大家不要搞錯了。

再說姜維叛變的事情,當時鄧艾偷襲陰平,經江油、涪縣直抵綿竹,最後在綿竹打敗前來阻擊的諸葛瞻,成功迫降成都,蜀漢滅亡。蜀漢滅亡後,姜維收到劉禪聖旨,讓其就地投降。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姜維手握重兵,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姜維可以選擇投降,也可以選擇繼續抵抗。然而最後的結果是姜維選擇了投降,不但投降了,還和鍾會打成一片,成為了鍾會的智囊。難道姜維真的叛變了嗎?姜維為什麼會選擇投降呢?

其實當時的情況不允許姜維有別的選擇,皇帝劉禪已經投降,身後的成都已經被魏軍所佔領。而面前的劍門關有將近二十萬的魏軍在攻關,如果不投降,不出七日,蜀軍就會腹背受敵,到時候迎接蜀軍的只會是全軍覆沒。逃又逃不了,蜀地是個絕地,出去和進來都只有一條路,因此,姜維只有投降。那麼姜維為什麼和鍾會關係那麼好呢?

原來,經過觀察姜維發現,魏軍其實並不是鐵板一塊,他們內部有矛盾。什麼矛盾呢?鍾會是當時伐蜀的總指揮,也是主力,但是卻被姜維阻擊於劍門關,寸步難行。而偏師鄧艾卻偷襲成都成功,立了大功。鄧艾不但立了大功,還在蜀地以皇帝的名義大肆封賞和招攬人心,這讓鍾會心裡很不爽。到底誰是主角,誰是配角?於是姜維開始醞釀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企圖反敗為勝。姜維差一點就成功了。

鄧艾的越軌行動被鍾會借題發揮,鍾會發揮自己的特長(善於模仿別人的筆跡),他篡改鄧艾寫給司馬昭的信件,使字裡行間的語氣變得驕橫跋扈。於是,身在洛陽的司馬昭懷疑鄧艾謀反,令監軍衛瓘擒拿鄧艾,送到洛陽治罪。

鄧艾被擒拿後,鍾會成為蜀中唯一的老大,於是姜維開始策反鍾會。姜維對鍾會說:淮南叛亂的時候,多虧你算無遺策,使司馬昭順利的平定了叛亂。如今,你又領軍攻破了蜀漢,居功至偉,名揚天下。士兵都知道你的功勞,司馬昭畏懼你的謀略,你還能順利返回魏國嗎?鍾會沉默了,沉默就代表認同。

於是,從此以後,鍾會視姜維為心腹,有事總是找他商量。鍾會懼怕司馬昭誅殺,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他計劃派姜維出兵斜谷,佔據長安,然後自己親領主力和姜維會師長安,繼而水陸並進,東進出關,直取洛陽。很可惜,司馬昭在決定逮捕鄧艾那一刻起,他已經預判到鍾會也不可靠。

司馬昭派賈充率領一萬騎兵進駐漢中,駐紮在樂城,自己又親領十萬主力鎮守長安。這樣的話,鍾會就變成了第二個劉禪,成為甕中之鱉。鍾會看勢頭不對,於是抓緊時間發動叛亂。他以郭太后的名義宣佈叛變,然而軍中沒有多少人支援。沒有辦法,鍾會將牙門將以上的將領都關了起來,企圖另選人馬來統領這隻軍隊。

誰知道,那些被關起來的將領聽說鍾會要活埋了他們,於是紛紛逃出,率領舊部圍攻鍾會。鍾會和姜維倉促迎戰,被亂軍所殺。直至死亡,大家都不明白,姜維為什麼要這麼做。

後來,公元347年晉朝權臣朱溫攻破成都,他的手下發現一封信,信中這樣寫:原陛下(劉禪)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原來,當年姜維投降完全是權益之計。在蜀軍沒有勝算的情況下,姜維試圖透過打入敵軍內部,分化和製造敵人矛盾來達到制衡敵軍的目的,其膽量不可為不大。

魏軍殺死姜維後,殘忍的刨開他的肚腹,發現姜維膽如斗大。怪不得姜維敢於刀尖上跳舞,感情是天生膽大的主呀!

姜維投敵後,之所以和鍾會走的很近,完全是為了趁機制造敵人矛盾,企圖復國蜀漢。可惜的是,姜維和鍾會加起來也沒有司馬昭心眼多,最後還是被司馬昭算計,兩人死於叛亂之中。而姜維秘密寫給劉禪的信解開了姜維投敵的真相,但是跟諸葛亮瞑目不瞑目似乎沒有什麼關係,因為姜維不是諸葛亮的衣缽傳人呀!你覺得呢?

大家都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