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時尚

清朝官員的朝珠到底有多重要?每一顆朝珠都有一個不一樣的故事

導語

朝珠,清代朝服上佩帶的珠串。朝珠是清朝禮服的一種佩掛物,掛在頸項垂於胸前。朝珠共108顆,每27顆間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顆,稱分珠,根據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用珠和絛色都有區別。

古時候等級制等級森嚴,不一樣品級的官員佩戴朝珠材質也不一樣,朝珠材質有東珠(天然珍珠)、翡翠玉、珊瑚叢、翡翠玉、琥鉑、蜂臘等製作,以杏黃色、金黃色及石青色等諸色絛為飾。

按清《會典》規定,自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可配掛朝珠,朝珠雖然是裝飾品,但一般官員和百姓不能隨意佩帶。

朝珠的文化屬性

朝珠儘管是服飾文化中的一部分,卻有與眾不同的發源。清代皇族戰隊是由女真族演變而成的,女真族的人各個都習慣性在衣服上掛一串珠子,每每唸經的情況下便把珠串取出來捏在手上打轉數一數。

努爾哈赤當政階段,清代剛開始信仰佛家,常常把佛珠手串作為賜予品,賜予手底下的有功之臣。朝中重臣有樣學樣,把朝珠作為供品朝貢給官府,慢慢拉高了佛珠手串的影響力與使用價值。

朝珠的直徑規範為一百三十公分至一百七十公分,絕大多數由一百零八顆珠串構成。珠串的總數也是有一定含義,代表了一年有十二個月、二十四個節令和七十二候。

朝珠的構造也是有注重,一般來說,在一串珠子中,每過二十七顆小珠便會串入一顆別的材質的大珠,將整串珠子分為四個一部分。一年有四個季節,一串珠子用四顆大珠聯絡,更是代表著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依據佩戴的人的品級不一樣,朝珠上的絲絛材質與色調也是有非常大差別。清代律例要求,僅有皇上、王后和皇太后才能夠應用明黃色的絲絛,腹黑王爺只有應用全翠綠色的,各品級不一樣的官員又有不一樣的配備。根據佩戴者的真實身份不一樣,朝珠的材質也不一樣,製作材質達到十多種。

朝珠的特殊功能

清朝,官員見皇上時必須行叩首禮,施禮的限度是前額觸遇到木地板才行。佩戴朝珠的官員儘管還要行大禮,可是並不一定像別的大臣一樣觸遇到木地板,只要必須胸口的珠串遇到木地板就可以了,品級越高的官員,朝珠的直徑越長,換句話說,品級高的官員施禮時要是略微低頭就可以。

朝服上佩戴朝珠的人,要不是五品之上的文武官,要不是四品之上的將領,又或是官吏等,總之真實身份肯定不低。

假如低品級的官員擅自佩戴朝珠,弄不好可是要斬頭的,終究古代的人頭並非一文不值,尤其是在重視禮法的清代。從這一點而言,朝珠較大 的功效取決於區別真實身份。

大臣們也不用時刻把朝珠掛在的身上,僅有在特殊的場合才要佩戴,其他時間務必放到家中儲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