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時尚

隋末時期,河曲地區勢力複雜,各個割據勢力參與其中

導語:隋末時期,河曲地區勢力複雜,各個割據勢力參與其中

隋末河曲地區最早發生的反隋起義是在大業九年正月,《隋書場帝紀》載:“靈武白榆妄稱奴賊,劫掠牧馬,北連突厥,晚右多被其患,遣將軍範貴討之,連年不能克。”對於白榆妄的身份,唐長孺先生認為“白榆妄就是馬牧的牧人,他自稱奴賊,亦即表示牧人的身份”。這是河曲地區牧人的反隋鬥爭,並波及晚右地區。隋場帝廢總管府、改州為郡後,魏晉以來的地方軍事化色彩更加削弱,郡縣軍力較少,所能平定的叛亂規模極有限,從隋政府派出範貴率軍平叛,且“連年不能克”來看,白榆妄的反叛勢力具有一定規模,同時由於這些人出身馬牧牧人,騎術較好,又有所管馬牧馬匹為據,平定這股勢力自然較費周折。這是史書所載隋末反隋勢力第一次與突厥連和,但不見突厥發兵馬幫助白榆妄的記載。突厥始畢可汗大業七年即位後仍尊奉隋朝,保持啟民可汗以來對隋稱臣的姿態,至大業十年隋場帝對東突厥施行離強合弱計策失敗,又誘殺始畢寵臣史蜀胡悉之後,東突厥才開始停止了對隋的朝貢,並最終走向軍事對抗。大業九年時,東突厥仍然臣服於隋,應不會出兵助白榆妄。這次起事的結果不見記載,從“晚右多被其患”一句來看,其後活動範圍多轉移到晚右一代,與河曲關係較小了。大業十三年各路反隋勢力蜂起,隋朝統治陷於土崩瓦解,河曲的豪族、地方官員等趁勢割據一方。

大業十三年二月,朔方郡(夏州,治今陝西橫山縣西)地方豪族梁師都起兵反隋,佔據朔方。梁師都曾任鷹揚郎將,後“罷歸”,結合“徒黨數十人”殺朔方郡丞唐世宗,控制了朔方。史書未言梁師都的兵力,而佔領朔方後招募兵丁擴充軍力自是第一要務,《隋書地理志》載:朔方郡有戶一萬一千六百七十三氣這是大業初的數字,場帝時朔方較為安定,未發生叛亂和突厥侵擾,故而此時人口數值應高於此,考慮到梁師都本身即為朔方豪族,在這一地區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可徵召組建一支力量不弱的軍隊,這點從此後梁師都迅速攻佔朔方附近的三個郡也可見一番氣梁師都起兵後即“北連突厥”,以加強自身的勢力,但此時梁師都向外擴張是獨立進行的,不見突厥兵馬相助的記載。

郭子和為關內同州蒲城人,曾任隋左翔衛,大業末因罪被徙榆林郡(治今內蒙古準格爾旗東北)。大業十三年,榆林發生饑荒,郡丞“不恤百姓”,郭子和聚集敢死士十八人,殺郡丞,佔據榆林。郭子和是外地人,且因罪被徙而來,在榆林社會地位較低,難以憑個人威信組建政權,他鞏固自身權勢的方法是“開倉以賑窮乏”,依此取得榆林民眾支援,並自稱長樂王,建立了自己的政權,組織一支兩千餘騎的軍隊。

張長遜為雍州櫟陽人,大業末任五原郡(治今內蒙古五原)通守,“及天下亂,遂附於突厥,號長遜為割利特勤”張長遜並未建立自己的政權,而以所部五原郡附於突厥,可見並沒有較大的政治野心,僅僅求以自保。突厥對劉武周、梁師都、郭子和等割據勢力均封以可汗、天子之號,唯封張長遜為特勤,特勤是對突厥可汗子弟的稱呼,考之《冊府元龜》:“張長遜任隋為五原太守,天下大亂,遂附於突厥,與莫賀礎設結為兄弟以自固,突厥號長遜割利特勤。”莫賀拙設即後來的突厥顏利可汗,他是啟民可汗少子,此時的突厥始畢可汗之弟,張長遜所獲特勤之號即因與莫賀出設結為兄弟有關。前文談及莫賀噸設建牙五原之北,河曲地區在其勢力範圍內,張長遜所直接依附的便是莫賀響設部。

劉武周敗亡之後,突厥在太原留有駐軍,在石嶺以北佈置戍兵,加強了對河東地區北部的控制。此時馬邑為原劉武周將領苑君瑋駐守,突厥“以君璋為大行臺,統其餘眾,仍令鬱射設督兵助鎮”。關於苑君璃所任大行臺一職,吳玉貴先生認為苑君璋大行臺“必定是屬於隋王楊政道之下的機構,而這一職稱也與楊政道‘置百官,皆依隋制’的記載相吻合”氣突厥以苑君璋取代劉武周統治太原以北地區,同時授予大行臺之號,將其置於定襄隋王名下,並派突厥鬱射設率軍助鎮,也是為加強對這一地區實際控制的舉措。此後不久,突厥與唐轉向軍事對抗,定襄成為突厥南下的基地,到顏利後期甚至成為可汗牙帳所在,至唐滅東突厥後才最終收復此地,並在定襄城設定雲州及定襄縣,到貞觀十四年方南遷至今大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