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時尚

大唐女性的審美:玩膩了“庸脂俗粉”,追求的是自由的灑脫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女性的審美釘在了框裡,無論如何努力轉變,似乎都還是在“原地打轉”。不知何時開始,女孩們開始無止境地追求變白、變瘦,從早到晚盯著體重秤上的數字;不知何時開始,主流購物平臺內,當下最熱銷、最漂亮的衣服開始只有“均碼”;不知何時開始,奇怪的審美風氣開始盛行,女孩們開始熱衷於秀“A4腰”、“鎖骨養魚”、“反手摸肚臍”等一系列“比瘦”活動也開始在網路上風靡,以及前陣子最流行的“BM”穿搭,滿街都是露臍短裙女孩,將這種“比瘦”審美推向了頂峰。

與此同時,多少女孩在追逐這種審美的過程中,用節食、催吐、吃減肥藥的方法來滿足自己的慾望,將健康置於不顧,似乎穿上“BM”風的代價,遠比那件衣服更要昂貴。不禁讓人感慨:“好一個千篇一律的“白幼瘦”審美時代,好想穿越回唐朝做個肆意發胖的美人…”

唐朝的審美相較於現代更加多元,而且更傾向於豐腴之美。常言道:“藝術來源於生活”,唐代的繪畫中女性的審美造型就呈現出一種濃麗豐腴的富貴之美,它是唐代大眾審美的一個典型縮影。這不禁讓人有些好奇,這種“不釘在框裡”的審美究竟是怎樣的?

一、唐代女性獨特的社會地位

想必大家都聽過一句話:“撞衫不可怕,誰醜誰尷尬”,唐朝女性可謂掌握了這句話的精髓,她們在日常穿搭中經常會費盡心機的避免“撞衫”的尷尬,與今天的“全員惡人”、“全員JK”現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唐朝之所以會形成“白幼瘦”審美大相徑庭的豐腴之美,多元之美,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唐代女性有著獨特的社會地位。與歷代女性不同的是,唐代女性有著更多的話語權和選擇權,因此她們大多都思想開放,在審美方面很少人云亦云。可以說,對個性美的追求在整個唐朝社會中蔚然成風。

唐代女性獨特的社會地位體現在“宮闈政治”中,即女性可以從政。這一點打破了我們對中國古代“後宮不得干政”傳統觀念,唐朝女性不僅可以從政,而且湧現出了一批傑出的女政治家。最著名的便是中國歷史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自她起,唐代女性在政治上掌權從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不尋常,逐漸變成了“司空見慣”的平常,韋后、太平公主、上官婉兒…都是唐代女政治家的代表。

正是因為部分傑出的女性成為了權力的中心,唐代社會的思想和風氣悄然間轉換,女性的地位和思想行為不知不覺間發生了變化。她們不再拘泥於單一的妝飾,開始潛心研究如何勾勒更具個性的眉毛,畫更加“清透”的底妝,如何蒐羅到更符合身份的首飾等等。

其中,最凸顯唐代女性對個性美的追求的是“女扮男裝”現象的出現。她們“玩膩了”庸脂俗粉,對丈夫的衣服“情有獨鍾”,穿著男人的衣服上街成了普遍現象,大有前幾年內地流行的“boyfriend”穿搭風的意味,沒想到千年前的女孩們竟如此自由、開放、灑脫!

二、唐代女性審美造型的形成

“巾幗不讓鬚眉”的獨特社會背景,讓越來越多的女性掌握了“話語權”,她們越來越有勇氣去追求美,越來越愛美,越來越追求個性美,在此過程中,唐代女性獨特審美造型逐漸成型,即追求豔麗豐腴之美。

提到“豐腴”審美的形成,就不得不提到唐代豐腴美女的典型——楊玉環。有野史提到這位“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楊貴妃,夜間睡涼蓆時,身上的肉會從涼蓆的縫隙中流出來…其豐腴之程度可想而知,“環肥燕瘦”所言不虛。

白居易《長恨歌》中寫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可見楊貴妃之美豔壓群芳,寵冠六宮。想來是唐明皇十分欣賞楊玉環這種豐腴之美,不然也不會強行將楊玉環留在身邊,且“從此君王不早朝”。

不止楊玉環,史書中所記載的許多唐代美女都是豐腴之姿,比如太平公主便是個“方額頭寬下巴”的美女。正因為君王欣賞這種豐腴之美,民間審美也慢慢傾向於以濃麗豐腴為美,畢竟自古以來,皇宮始終是民間的“時尚風向標”,久而久之,“豐腴”就成了整個唐代社會預設的主流審美。

奠定了“豐腴之美”的基礎,唐代女性又為了“更美”做出了許多努力。唐代女性就已經用假髮作為日常妝飾,假髮也是多種多樣;眉毛更有多種型別,蛾眉,遠山眉,柳葉眉等等;她們還貼額黃,穿戴輕紗,偶爾還以“胡風”造型,頗具“異域風情”。這一系列不禁讓人驚歎,唐代化妝好複雜的工程,完全不亞於現代,果真是“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正是這樣,唐代才能形成這樣一種妝飾名目繁多,化妝手法多種多樣,以及審美造型多元的局面。

三、唐代繪畫中女性審美造型的呈現

唐代女性的審美觀念形成,既有自身對美麗的獨特見解,也有對男性審美的部分融合。總之,這種現實生活中的女性的審美造型透過藝術的加工,成功呈現在唐代的繪畫中。

唐代的侍女畫是刻畫女性的繪畫中尤為出彩的一類。《簪花仕女圖》,顧名思義,描繪的是簪花仕女在園中閒適的一幕。畫中的幾位女子云鬢花顏,髮髻高聳,膚若凝脂,妝容甚是豔麗;她們身材豐腴,僅以薄紗蔽體,步態輕盈,衣飾很是華貴,完美的向後人呈現出唐代女子粉妝玉琢、明豔動人、豐腴富貴之美,一顰一笑十分寫實,彷彿不知何時那些女子便會從畫中走出來似的。

除了《簪花仕女圖》,唐代還有許多名畫都展現出唐代女性的豐腴之美。無論是宮女還是出身名門望族的貴女,皆神韻自然,舉手投足之間透漏著不尋常的美。這種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的藝術,完全展現出了唐代女性超脫世俗的獨特魅力與非凡的氣質,展現出她們的大方、自信與個性。

四、唐代繪畫中女性審美造型對日本的影響

唐代繪畫中女性的審美造型不僅對後世的繪畫審美產生深遠的影響,也為日本藝術審美開闢了新的道路。

由於當時唐王朝是世界上經濟、文化最繁榮的國家之一,東亞地區的各國經常與唐派遣使臣進行交聘,各國之間或互送禮品,或互贈書畫。日本與唐王朝正是在這樣長期的文化交流、激盪過程中,兩國的繪畫藝術互相薰陶,最終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在飛鳥和奈良時代,日本繪畫審美受唐王朝影響最深,頗具絢爛的“唐風”。例如壁畫《飛鳥美人圖》,其中刻畫的女性形象身姿豐腴,臉頰圓潤,裝飾豔麗,與唐朝崇尚的豐腴富貴之美極為接近,與唐代當時女性的裝扮幾乎無甚差別。

就這樣,唐代的繪畫潛移默化的影響了日本的藝術風格。兩國藝術間的交流融合,將文化相容幷包展現得淋漓盡致。唐王朝也在此過程中,成功地為世界藝術審美的多元化提供了“唐風”方案。

五、結語

曾幾何時,魯迅先生視他人疑目如盞盞鬼火,大膽提出令人振聾發聵的疑問:“從來如此,便對嗎?”那麼時至今日,在畸形審美的深刻荼毒之下,我們真的該照著鏡子,認認真真問自己一句:“全社會都喜歡的,就一定是最高尚的、最正確的、最適合自己的嗎?”

每一個女孩都應該認真審視自己,究竟怎樣的美才是讓你愉悅、讓你舒適的美,而不是跟風、去刻意地迎合整個社會的審美,甚至是迎合某些男性群體的審美,為了變成“白幼瘦”的“美女”,為了成為“BM”女孩,從而做出許多類似於催吐、絕食、吃減肥藥的傻事。女孩們,這種揹負著健康隱患和精神壓力換來的所謂的“美麗”,難道你真的獲得了快樂嗎?

若干年後我們再回首,會不會感嘆:“匆匆那年,我們見過太少世面,只愛同一張臉”?女孩們,沒有誰是絕對完美的,我希望螢幕前的你“放過自己”,沒有誰有資格去定義你“身高多少”該搭配“體重多少”;更沒有人有資格定義你什麼“年齡”該穿什麼“風格”。

希望你的口中再也不會說出這種話:“如果我穿越到唐朝,一定是個美女…”,因為現在的你就足夠美。你本就無需拘泥於那些世俗的條條框框,勇敢做自己,因為即便未加雕琢,你也本來就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