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時尚

劉邦臨死前, 下令殺衷心樊噲, 朱元璋效仿, 君王思維一向如此

帝經中有一句:帝者,王道也。統萬人之志者也。滅天下傾欲者也

縱觀中國歷史,皇帝的權力慾望是相當大的,其中有兩位從布衣升為天子的,那就是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效仿的更厲害

他們奪得天下後,對待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們,處理方法非常相似: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今天我們來講下故事的主人公—樊噲

相信大家對這個人並不陌生,高中的時候都學過《鴻門宴》,裡面的樊噲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絲毫不畏懼霸王項羽:

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

不僅勇猛無比,其思維也非常敏捷 ,當機立斷分析了當下的形勢:

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歷史上的樊噲是第一批被封侯爵的人,官職做到大將軍,左丞相,一個殺狗的官位如此之高

歷史上都很罕見,足見劉邦對他的信任

可是為什麼劉邦臨死前,為何非要殺了這位共患難,對自己衷心耿耿的樊噲呢?

這個,就要回到帝王的君王思維通病了 ——猜疑

漢高祖劉邦是非常寵愛戚夫人的,為此,還差點挑戰呂后的地位,劉邦擔心死後,呂后會對戚夫人和趙王下手

而此時的樊噲一方面是漢王朝的開國元勳,一方面也是自己的妹夫,因為呂后的一個妹妹嫁的正是樊噲

這個時候的樊噲,身份就要變一變了,他已不單單是開國功臣了,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外戚

要是呂后連線了樊噲的勢力,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此時最應該做,也只能做的就是:讓樊噲出局,而出局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你死

其實細細思考,也很在理,作為至高無上的君主

帝王們格局大於他們個人的情感,其中就包括仁義道德觀念

不是他們無情無義,只是站的位置太高,對於功臣的殺戮,主要考慮是對政權可能的風險進行控制,一旦感覺不能平衡制約風險那就必須除掉

王朝興衰才是大局,一切都必須讓步

前兩天聽過這樣一句話,很是受教:

君臣不可疑,疑則為亂,故君疑臣則誅,臣疑君則反。臣疑君而不反,君疑而誅之;君疑臣而不誅,則復疑於君而必反。

簡單的意思就是,我懷疑你們要反,先殺了再說,你有反的能力還不反,那我還是要殺掉你,誰知道你是不是在積蓄更大的勢力呢?

樊噲就是在這樣的懷疑下, 被劉邦下達了斬殺的命令

不過好在,劉邦的令旨下達後,在押解的半路上,自己就駕鶴西去了,隨後呂后宣佈無罪釋放,樊噲也因此躲過了一劫

在此,不由感嘆一下:君王思維的猜疑心一向如此

有時,功臣之所以難以駕馭,主要在於與上共患難,而乏敬畏之心,而君王最大的心結,就是擔心這些人造自己的反,只要有異樣,先殺了再說

所以,鳥盡弓藏,就是這樣

相反,張良就得以善終,持重、深謀、忠敬者幸可得免。

好了,這一期就到這裡,有什麼不同意見或者是建議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