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時尚

高階奢華、前衛流行的時裝週似乎正走向衰退!

當我們沉醉在春節假日時,國際上四大時裝週之一的紐約時裝週悄然而至。有些時尚專家開始再次爭論時裝週已“死”的話題,有些人卻認為時裝週從未“死”過。每次四大時裝週的到來,都會有部人提出“真正的時裝週還存在?如果依然,那它到底是在展示給誰?“這疑問不在僅是對特殊場合的派對穿用與時尚趨勢的走向分析,同時也涉及著如今人們購買衣服的方式。

曾經最初的時裝秀是專為私人VIP舉辦的一種高階定製獨家內部展銷會,如今它演變成每個人都能看到的高階定製秀與高階成衣秀,每年在固定的日期裡舉辦兩次。聞名的高階定製秀目前僅是巴黎,它每年1月份釋出同年的春夏高定系列,每年7月份釋出同年的秋冬;而對於高階成衣秀,雖已擴充套件多種不同方式不同國家的時裝秀,但舉世矚目的卻還是那最初的四大-紐約時裝週、倫敦時裝週、米蘭時裝週、巴黎時裝週。

最早起源於19世紀的巴黎,那時裁縫師為了廣泛地吸引更多的客戶,許多有名的裁縫師便在公共場所裡舉辦私人的時裝沙龍會。沙龍會上的客戶除了上流貴族外,還特別針對著名演員。當然這定製業也與戲劇界有著重大的聯絡,在法國和英國的早期劇院裡,透過演員們以時尚角色的表演,讓上流名媛們可以看到最前衛的最新穎的時尚風格。

20世紀10年代,法國許多著名的時裝屋漸漸走向更為正式有固定時間的季節性服裝系列演示會。如保羅波烈、來自戈登夫人露西-達夫的Lucile等19世紀有名的時裝屋,都在像時裝秀來宣傳他們的新品。1913年,保羅波烈帶著他的模特們開啟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美國之旅,同時也引起了當時其他時尚先驅者們的效仿。20世紀20年代,他們在下午茶時間裡又創造了另一種宣傳模式,在夏天或秋天的下午或傍晚舉辦了一種流行的娛樂活動-茶舞,不僅展現時髦女郎的新舞姿,同時時裝屋的新品也被大力宣傳著。同時期,美國好萊塢影業的崛起,影片中的著裝帶動了更加廣泛及有購買力的公眾。1914年,美國《Vogue》雜誌主編Edna Woolman Chase(埃德納-伍爾曼-蔡斯)組織了一個時尚盛宴的節日活動,專門展示紐約設計師的作品。同年,法國時裝設計師保羅-波烈集合一些高階定製時裝屋共同建立了高階定製的時裝秀。1918年,考慮到越來越多的外國買家去歐洲觀看最新潮流,他們開始於固定日期裡在百貨商店或酒店舉辦一年兩次的時裝秀,構成今天所謂時裝週的奠基。為了防止被盜版,他們僅向VIP客戶開放觀看,禁止未被受邀的商人或是時尚業工作者,對他們的VIP客戶還收取一定標準的版權費。

20世紀30年代,夏帕瑞麗(Elsa Schiaparelli )開創了起以故事主題的方式,透過音樂、燈光效果及舞蹈來表演時裝系列秀。

1943年美國紐約開始在每年兩季(春天與秋天)建立起”press weeks(出版周)“,向時尚媒體開放觀看設計師最新的時裝作品。1947年,當迪奧首次推出”新風貌“的時裝秀時,巴黎時裝秀那緊閉的大門開始向著名的時尚編輯與部分被受邀的買手、客戶開啟。設計師們讓時尚媒體與買手提前6個月預覽他們的新品系列,讓時尚編輯有時間編寫時尚內容,百貨商店與精品買手店提前規劃商業活動。

20世紀50年代後期,高階成衣的興起也對時裝秀的規模產生了重大影響。成衣市場的增長也改變了高階時裝秀,從私人VIP客戶轉到由時尚媒體與買手組建的大眾消費群體。到了60年代,時裝設計師們不再以奢華及排他性來迎合媒體與買家,而是利用時裝秀來擁抱青年人的文化和大眾消費主義。如”迷你裙之母“的瑪莉官(Mary Quant)、安德烈-庫雷熱(André Courrèges),他們開創了超短裙的文化。

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時裝秀的幅度漸漸被拓寬。日本設計師高田賢三在70年代用反奢華的成衣秀來展示他的品牌KENZO,打破了高階時裝的傳統方式。80年代,法國時裝設計師蒂埃裡穆勒(Thierry Mugler)與克洛德-蒙塔納(Claude Montana)用戲劇的方式進一步放鬆了高階時裝秀的嚴謹性。設計師-蒂埃裡聘請了位搖滾樂手為他的時裝秀周幫表演盡興,並向公眾出售一半的演出門票。這也是第一次向大眾開放高階定製秀,使時裝秀也成為公眾娛樂的趨。勢。

從20世紀40年代至80年代時裝秀髮展,紐約、倫敦、米蘭及巴黎便成為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時尚中心。即有了”四大“之稱,而且每個都有自己的特色。紐約時裝週更趨向於平民大眾化,是四大周裡最具有商業化的時裝週;倫敦是以另類的服裝設計概念和奇異的展出形式而聞名,呈現出保守與先鋒並存的奇觀;米蘭憑藉全球最好的面料研發製造基地,還有聞名宇宙的意式傳統手工藝,有設計和製造的故鄉之說;巴黎是聚集著國際上公認的頂尖級服裝設計品牌,不但引領法國紡織服裝產業的走向,而且引領國際時裝的風潮。

20世紀90年代,像鬼才設計師約翰加利亞諾(John Galliano)與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因用不尋常的高技奢侈表演虛擬角色故事而聞名,使時裝秀走向具有概念性的空幻。

21世紀的時裝秀,又進一步走向了人們日常生活。在美國《Vogue》雜誌主編埃德納她的1954《回憶錄》裡這樣描述時裝秀”現在的時裝秀已成為生活裡一種方式。“就比如有著”時尚老佛爺“之稱的卡爾·拉格斐將香奈兒帶到了現實的小酒館、機場航站樓、超市等。

網際網路更是開啟了全世界的矚目,任何人都可以透過網路來實時觀看世界上所有主要的時裝秀。以往的時裝秀就是一場貿易展覽,設計師的新系列被呈現給少數知名時尚編輯與買手,借他們不同的宣傳方式向消費者報告即將到來的流行趨勢。但現在人們可以透過網路瞬間就能看到設計師的設計影象,甚至可以即看即買。而且普通觀眾們在社交媒體上的意見都會影響著設計師釋出的時裝秀。

與此同時,一種新職業也在時尚界裡爆炸-時尚博主。他們可以是局外人,持著自己對時尚的觀點打破傳統體系,在網上分享他們的著裝方式與生活方式,用奇特的服裝打搭配與個人觀點來打造他們的個人風格。

如今看來,舉辦有看頭的時裝秀似乎開始變得不太明確,是為了獲利?但高預算卻大於銷售利潤率。還是為了藝術,又能有多少人為藝術而買單?或為了對品牌的宣傳?大多數情況,時裝週的功效似乎正在衰下,除了更多的娛樂,但卻很難激起人們購買的興奮感。但對於規入模較小且想嶄露頭角的設計師品牌來說,時裝週仍是一面最有力的營銷”旗幟“。知名時尚博主莉安德拉-梅丁(Leandra Medine)曾對”時裝週死亡“的觀點這樣說”也許我們都把時裝週當作一種潮流趨勢看待,讓我們覺得這種“潮流趨勢”已去。請記住,時裝週從來不是關於服裝,而是我們為這些衣服精心安排的生活方式與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