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韓信為什麼要殺掉自己的兒子?韓信為什麼要殺自己的兒子?原因是?

韓信劇照

韓信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是西漢的開國功臣。公元前203年,韓信率領士兵滅了齊國,韓信認為齊國是一個容易叛變的國家,假如不能有效地控制這個國家,形勢就會不穩定,於是他向劉邦請求暫任齊王,管理齊國。漢高祖劉邦當時的處境並不樂觀,項羽將他圍困在了滎陽,考慮到大局為重,就任命韓信暫時擔任齊王。瞭解歷史的都知道,劉邦開國後只封了韓信個淮陰侯,不管是殺雞儆猴還是卸磨殺驢,反正韓信因為功高蓋主,官是越當越小了,到最後成也蕭何敗蕭何,亡於呂雉(zi)之手。

蒯通劇照

韓信的謀士蒯(kuǎi)通多有智謀、能說會道,一張嘴就像跑火車一樣。後來韓信被殺,蒯通存活,就是憑藉三寸不爛之舌,把劉邦說的一愣一愣的,救了自己一命;最後劉邦赦免蒯通後,令其輔佐齊王劉肥,做齊國的幕僚。當然這個是後話。

蒯通勸韓信 三分鼎足

蒯通對韓信說:“一個人的貴賤,透過他的骨骼形相可以看出來,喜憂則是看這個人臉上的氣色;成敗需要看他的性情以及決斷大事的能力,從這三個方面來給一個人看相是很準的”。

韓信就請他看相。蒯通觀看韓信的面相,看了一會兒之後,就讓韓星轉過身去,開始觀察他的背影,然後蒯通對韓信說:“從你的面相來說,將來最多也就是被封侯,卻有可能面臨生命危險,但是我看你的背影卻覺得您將來可能會尊貴無比”。

蒯通向韓信分析當前的形勢,他認為楚漢的爭鬥已經持續太長的時間了,已經引起了百姓們的不滿,他對韓信說:“假如你幫助漢王得了天下,他最多封你當個侯,但是如果你自立為王就能跟楚、漢三分天下,這樣天下局勢就會像鼎的三足一樣相互制約”。韓信聽了蒯通的一番話之後,雖然心裡覺得有些道理,但是他覺得背叛劉邦是一種不仁不義的行為。最終他沒有聽從蒯通的建議。

後來劉邦在楚漢之爭中獲得最後的勝利,封韓信為淮陰侯。但是後來因為不信任他,最終還是殺了他。

劉備劇照

話說回來,韓信滅齊被劉邦封為齊王,此時的韓信擁有當時天下最精銳的部隊,蒯通分析天下形勢後認為韓信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他自立為王,可以與楚、漢三分天下。(成語“三分鼎足”便是由此而來的。)如果韓信聽從了蒯通的勸諫,韓信的命運會不會得到最終的改寫呢?歷史又會朝什麼樣的方向發展呢?這個不得而知,大家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因為這個是很開放性的問題。至於韓信為什麼沒有聽從蒯通的勸諫,想必除了與韓信的人物性格息息有關之外,還有諸多深層次的因素。

楚漢之爭中前期 局勢圖

楚漢之爭中後期 局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