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曹丕為何對自己的父親如此痛恨?曹丕的《七步詩》到底寫了什麼呢?

他作為一代梟雄之子,自小管教嚴厲,缺少父愛,為了得到父親關注勤奮苦學,因此下筆成章,博聞強識,不光文學修養極高,在行軍政治上也頗有見解。初次認識曹丕是因為一首《七步詩》,心中對著不惜手足之人略有偏見,然真正瞭解了他的過往才曉得他心中的諸多不甘。

出生貴族,勤學苦讀

漢靈帝中平四年(187年)冬

,曹丕出世,有傳聞他出生那日天降異彩,祥雲環繞,有人言此子非人臣之命。他自幼天資聰穎,父親位高權重,是個極其嚴厲之人,對他要求甚高,在那樣的環境下長大的曹丕廣學博覽,熟讀詩、論、五經四部,也奠定了深厚的文學素養。

曹操認為男兒當要征戰沙場建功立業,於是交曹丕騎射,那年的他不過七八歲,除了每日完成學業外,還要勤學苦練,這樣小的孩子未免太過辛勞。但也正是曹操這樣的嚴父成就了曹丕的不凡,他十歲便同父親征戰南北,不僅增強體魄也豐富了閱歷,眼見思想皆與同齡之人不同。

隨著年齡增長和見聞,行軍環境的艱苦以及父親的嚴厲,逐漸養成了他不苟言笑的性格和沉鬱的氣質。我們多羨慕出身高貴之人,自小錦衣玉食,高人一等,不想他們所經歷承受的或許比常人更多。

立嗣之爭,風雲變幻

建安十六年(211年)

,曹丕任五官中郎將、副丞相開始逐漸為曹操分擔業務。但是在父親眼中,曹丕太過陰沉,不似曹植一般儒雅健談,風度翩翩,也不似曹沖天真活潑,寬厚仁愛,他本就疑心甚重,所以心中對這個兒子多有戒備。

曹操縱然權傾朝野,也抵不過時光易老,晚年間也要立嗣傳承偉業。當時長子曹昂戰死,立嗣人選便只有曹丕,曹植,曹衝,若安立長來說該是他曹丕。但曹操還是疼愛幼子曹衝,且此子心思敏銳,五六歲的見解已“有若成人。”天性純良,對人仁愛大度,可惜慧極必夭,才十三歲就病逝。

曹衝之死,曹操悲痛欲絕,甚至有些懷疑是曹丕為了爭位加害幼子,曾對曹丕說道:“衝兒身死是我之大悲,卻是你之大幸。”可見曹操心中對這個兒子有多大成見。

曹植文采風流,溫文儒雅,也深得曹操之心,但不得不承認曹丕之才見識手段能力皆在曹植之上,於是曹操猶豫不決,久久不能決定。時間一長,朝中不自覺便分成了兩股勢力,兩派之間明爭暗鬥,爾虞我詐,不擇手段,互相詆譭。

曹植更多是文人情懷,哪裡比的上曹丕雷霆手段行事果斷,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費盡心思,運用各種計謀終於在 司馬懿等人的幫助下奪得了立嗣之爭的勝利,被立為世子。在曹丕作為魏國太子期間,他平定魏諷叛亂,積極組織鼓勵國家文學發展,這才有了之後的建安文學。

七年執政,英年早逝

延康元年(220年)正月

,曹操於洛陽病逝,曹丕繼位魏王,他一生也沒得到父親過多的關愛和偏心,一直謹小慎微生怕惹得父親不快,如此小心惹人心疼。掌權後他也立志要完成父親所留遺志,復興國力,實現統一,將這任重道遠的責任扛在肩上。

他吸取了東漢末年的教訓,將朝廷政權牢牢把握在手中,穩定局勢,排除異己,加固對魏廷的統治。漢王朝的統治早在董卓之亂後就風雨飄渺了,到如今皇權早就分散,漢獻帝已經成了傀儡,手中再無實權,儘管如此曹操始終礙於漢臣身份沒能篡位奪權。

延康元年(220年)

漢獻帝深感大漢形勢已去,無力迴天,於是禪讓地位於曹丕,曹丕三次辭讓,獻帝依舊請讓,於是

十月二十九日(12月11日,辛未日)

,曹丕稱帝定都洛陽。

黃初元年(220年)

,曹丕以皇帝的身份開始執政,他希望可以成為儒家仁政君王,一統河山,匡扶天下,在治理國家上效法上古仁君,恩威並施,讓百姓休養生息,開辦學府,教化民眾。為了早日實現大統,他曾兩次興師伐吳,無奈時機不成熟,天時地利不和,皆是無功而返,在打仗的同時他也不忘慰問百姓,救濟貧困。

黃初七年(226年)

,曹丕病重,英年早逝,一腔熱血付之東流。他執政七年之間雖未完成統一大業,但興國強兵,體恤愛民,發展文學,也為百姓和歷史做出了一定貢獻。

在他冰冷的外表下也藏著一顆赤子之心,有人用童年來治癒不幸,有人卻用一生來治癒童年,曹丕也是在這樣的人吧。若自小父慈仁愛,他或許也會有曹植那般開朗如曹衝一般靈動。

參考資料:

《中國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