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從節儉中訓練培養節制和平等觀念|觀瀾

文 ︳董彥斌

在《論法的精神》一書中,孟德斯鳩給節儉與奢侈的關係分配了不小篇幅。孟德斯鳩是如何考慮的呢?

從現代法治的基本出發點看,節儉與法律的關係是有的,但不算大。現代法治像現代經濟學一樣,把人看成一個自我負責的主體,一個人選擇過度奢侈的消費,帶來的會是入不敷出,基於此,奢侈生活也就難以為繼。但是,如果是一個積極創造財富、合理支出財富的個體,合理地消費於他而言,也屬理所應當。除了不必要的浪費,那麼,一個人根據收入合理制定支出計劃,就不算是奢侈。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一個現代法治論者如果寫一本他眼裡的“論法的精神”,或許不會像孟德斯鳩一般著墨這麼多。

關於奢侈與節儉,孟德斯鳩提出了一句箴言:“共和國亡於奢華,君主國亡於窮困。”毫無疑問,孟德斯鳩反對奢侈,倡導節儉。那麼,這是一位勤儉持家的老人的訓導,還是辛苦度日的苦行者的生活總結呢?都有,但都不夠確切。孟德斯鳩看到的,不僅僅是量入為出的理性消費觀念,更重要的在於兩點,

一是反思由於倡導奢侈、放棄節儉而反映的反節制觀念所導致的慾望燃燒;二是防止在消費攀比當中,可貴的平等原則和平等精神被人們棄若敝屣。

節制主要包含兩部分,一是節制情緒,即努力避免非理性的暴怒等,二是節制慾望,即避免慾望氾濫,一發不可收拾。節制當然不是反對,不是禁止。對於情緒來說,禁止情緒化無疑是對私生活的干涉,何況這裡也並無標準。強調禁止情緒化,可能會使一個人進退失據而充滿不安和惶惑。對於慾望來說,禁慾是走到了合理約束的反面,成為了對正常人性的“超額限制”。作為一種觀念,節制能起到的作用雖然非常有限,但是,這種有關節制的倡導是有意義的。在本質上,人類是依靠節制和合理安排才一步步從萬年曆史中走過來的。儘管慾望是使人奮鬥的一大動力,但是節制才確保了人類能夠避免天災人禍,能夠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繁衍生息。

節儉,亦可視為節制在物質層面的重要表現,即對不必要的物質需求保持平常心。

如果說節制是美德,那麼,平等之於現代社會就顯得更加重要

。在孟德斯鳩看來,節儉能夠呵護平等,奢侈則可能損害平等。

假設兩個原本具有平等觀念的人——某甲和某乙共處於社會中,某甲性奢侈,總是進行炫耀式消費,長此以往就會觸動原本節儉和心靜如水的某乙,由此,某乙會開始攀比。奢侈消費令某甲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攀比的某乙看似出於“平等”之心,實為一種試圖“反超”的非平等觀念。平等觀念如同自律精神,是一種堅守,堅持不易,摧毀卻不難。而當平等觀念消亡時,現代社會的基石就會出現某種鬆動,這當然會讓孟德斯鳩這一類的思想家焦慮明天會不會更好的問題。由此,孟德斯鳩把節儉放到了現代社會基石的高度。

反過來說,節儉都是相對而言的。正如孟德斯鳩引用的例子,某個國家倒是不太崇尚節儉,但是這個國家整個都不富裕,所以它的奢侈在別國看來也談不上奢侈,在這個意義上,發展自然與節儉同等重要。在發展的前提下談節儉,才是一個與進步相關的話題。當財富累積到相當程度,人類的後一代總是能過上優於前幾代的生活,物質更充裕,日子更富足,此時,積極倡導節儉也是很重要的。這就是說,

一方面,在發展的前提下看待節儉觀念,積極發展,一面開源一面節流;另一方面,無論任何時候,孟德斯鳩所倡導的節儉都是重要的,這既是一種純樸的生活哲學,也包含著現代社會觀念訓練的味道——從節儉中訓練培養節制和平等觀念。

(作者系法律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