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這一針,紮在“雙減難”的病根兒上

◎楊 侖

5月21日,中央深改委審議透過《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6月1日,眾多知名校外補習機構被定格處罰;6月15日,教育部正式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提出以“釘釘子”的精神推動“雙減”工作落地見效……

對於校外培訓機構來說,風暴已經來臨。裁員、股票大跌、機構清盤,這條曾經資本熱衷的“明星賽道”,虛火退去之後只剩得一地雞毛。

不過家長們並不關心這些。他們關心的是,這一次“減負”能否真正落到實處。

教育負擔越減越重,是二十年來人們親眼目睹的事實。似乎在高考指揮棒不變的條件下,除了“內卷”,將壓力層層加碼,轉移至學生書包外別無他法。

然而這次的“整頓風暴”,彷彿辨證施治的醫生一樣,一針紮在了“減負難”的病根兒上。

表面上看,“減負難”不過是疥癬之疾,實則不然。“減負難”的本質原因,是家長對優質教育資源分配失衡的焦慮,是對學校教育主體地位缺失的應激反應,也是對亂象叢生的校外培訓的無所適從。由此可見,高考並不是“減負難”的病因,無處安放的教育焦慮才是。

這次減負,從一開始為教育行業準備了一套君臣佐使的“複方藥劑”。

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是核心。唯有提升供給端的效率和質量,才能最直接的緩解教育焦慮。從供給側最佳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最佳化教育方式,尊重教育教學規律,才能夠減輕校內的作業負擔,發揮學校的主體作用。

更令人欣喜的是,《意見》還直接指出了“減負”工作中往往被忽略卻又很重要的一環:即依法保障教師權益和待遇。除了收入和權益保障外,更應該將教師從文山會海、花樣繁多的通知、檢查中抽出身來,以考核為風向標,讓教師們一心一意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

校外培訓首重公益性是關鍵。近年來,資本的湧入已經讓人們認識到教育一旦被裹挾會瘋魔到何種地步。嘴上為了孩子,心裡都是生意,把教育焦慮當成源源不絕的真金白銀,損天下而肥一人,這種“資本”必須立即從教育行業中驅逐出去。原因何在?教育是國之柱石,教育從業機構天然具有公益性和公共服務的屬性,必然“不能讓良心的行業變成逐利的產業”。

強化政府主體責任則是“藥引”。此次成立的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意義非凡。打破了過去政出多門的局面,提升了監管執法能力,必然將引導校外培訓機構逐步成為學校教學的補充,合規合理地融入當前教育體系中,實現“減負”工作的標本兼治。

【來源:科技日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