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劉邦開國後殺盡功臣,唯獨張良得到善終,就因為他做了一件事

中國歷史悠久,人才輩出,提到劉邦、張良二人的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漢高祖劉邦,字季,漢族,沛縣人。劉邦出身布衣,秦朝時任泗水亭長,反秦時在沛縣起兵,這也是他沛公名號的由來,秦朝

覆滅後被封為漢王。

楚漢戰爭中,劉邦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諡號為高皇帝,或是漢高祖、漢高帝。

劉邦對整個漢族的統一、中國的繁榮昌盛,以及中華漢文化的保護和發揚產生了決定性的貢獻。

在天下反秦階段,張良最先投靠的是項羽,後來看清形勢才轉投向劉邦。

張良

多次為劉邦提出了具有決定性的意見和建議,也向劉邦推薦了諸多人才。

劉邦楚漢之爭的成功,張良可謂是功不可沒。

一、勵志的布衣皇帝——劉邦

劉邦的身世可以說是十分勵志了。

劉邦出身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家裡靠種地務農勉強維生,不過劉邦心存大志,不甘心於這種平庸貧窮的生活,於是背上行囊離開家,企圖投奔到廣收門客的魏國公子——信陵君門下。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很骨感。劉邦時運不濟,信陵君去世,他只得做了張耳的門客,但沒過多久,魏國就被秦滅國了。

劉邦被迫回到家鄉沛縣做了泗水亭長。

後劉邦不甘於秦朝的統治,揭竿而起,加入到秦末農民起義的大軍之中,

起兵於沛反抗秦朝

劉邦的反抗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但劉邦不輕言放棄,逐步率兵西進,終於兵臨灞上,

秦王子嬰

無奈於形勢所迫只好投降,將玉璽交到了劉邦手上,

秦王朝滅亡

項羽和劉邦的楚漢之爭,劉邦勝利並開創了漢王朝,但這個結局許多人卻認為是意料之外的。

項羽自刎,劉邦稱帝

,張良作為劉邦的謀士,在楚漢之爭中給予了劉邦不可忽視的幫助。

漢王朝建立後,

劉邦為了鞏固自己的皇權

,可謂是無所不有其極。晚年時的劉邦害怕手下走他的老路起兵造反奪取皇位,

他開始殺戮之前輔佐過自己的將兵謀士

,還有從項羽麾下投降收服的將軍。

無奈劉邦的年齡已經不小了,

在平定英布叛亂時他不幸中了箭傷

,到了長安,他的病情快速惡化,呂后尋來名醫救治他,醫生嘴上說著“救得活”,可他聽得出來其實他已經病入膏肓恐無回天之力了,便主動放棄了治療,

享年六十二歲駕崩

漢高祖開創的漢朝受了極大儒家思想的影響,這位皇帝首次提出了“休養生息”的治國政策,輕徭薄賦。

他還開創性地將秦朝的中央集權制改為了分封制,可終究是沒能抵抗住內憂外患,400餘年後漢朝走向了滅亡。

二、決勝千里之外——張良

張良

,字子房,戰國末年韓國人。據說張良長相非常的俊美帥氣,出身也十分優渥,他的父親張平是韓國的宰相。張良作為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與韓信、蕭何兩人並稱為“漢初三傑”

“鴻門宴”可謂是家喻戶曉人盡皆知,若項羽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也就沒有持續數年的楚漢之爭了。鴻門宴要是沒有張良,劉邦必定凶多吉少,多虧“鴻門宴”上張良臨危不亂,處變不驚,才得以使劉邦躲過了殺身之禍。

張良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要保留實力,同時暗地裡疏通項伯,才使得劉邦逃脫

。不僅此事,在推薦人才上他也憑藉自己出色的智謀,協助劉邦贏得楚漢之爭漢。

張良剛剛投奔劉邦時,劉邦就讓他跟隨,一起出兵攻打項羽,可惜出師不利吃了敗仗。

張良見狀向劉邦推薦了黥布、彭越和韓信三人

,這三人率領的軍隊在日後劉邦對抗項羽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漢高祖劉邦曾評價張良: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在輔佐劉邦成功後,

張良一心修道

,追隨赤松子,婉拒了本應享受的榮華富貴,不問世俗隱居山谷。

三、辟穀閉關,安享晚年

項羽自刎後,大局已定,劉邦上位成為了西漢開國皇帝。上位皇帝后,

劉邦開始擔憂有人爭奪皇權

,於是他開始殺害那些項羽手下歸降於他的將士們,

臧荼

為保命起兵反抗,可終究難逃一死慘烈犧牲便是其中一例。

此後,劉邦不斷殺害功臣能將,就連稱為“漢三傑”的

韓信

,曾為劉邦分析兩軍形式,用自己過人的軍事才能給劉邦出謀劃策,率兵打了勝仗,最終遭小人陷害

鋃鐺入獄,滿門抄斬

的下場。

諸多能臣謀士都慘死劍下,那麼

張良的結局

是什麼呢?傳言張良不僅沒遭劉邦殘害,還安然度過了後半生。張良協助劉邦平定天下後,從未急於“分一杯羹”,而是

功成身退

,習黃老之道,追隨他的道師赤松子遊山玩水去了。

那張良又為何三年不食五穀,五年足不出戶呢?

首先,張良決專精道學,而“辟穀”正是道家修煉的方式之一,不吃五穀雜糧的方法從秦時就流傳下來了,傳言修道之人如果

辟穀可以摒棄世俗慾望

從而飛昇成仙。

其次,張良整整五年足不出戶,在家中閉關斷絕與朝廷官員交往。這一舉動在別人看來可能是逃避世俗,但正是這做法,無形中保住了張良的性命!

假設他輔漢成功後仍混跡於達官顯貴之中,執著於仕途,官場人心複雜,恐怕遲早遭人算計。

所以說,張良三年不食五穀,五年足不出戶,使得他不僅修煉了自己的身心,還保住了自己家族的延續,

2000年以來,張良後人們才能安居樂業,平安度日

。不得不說張良是一位

境界高遠

心胸豁達

的人。

“以布衣之身,手持三尺之劍取得天下。”

劉邦可謂是一個令人敬佩的人物,他雖自己沒有什麼天賦異稟的長處,但他

豁然大度,從諫如流,善於聽取足智多謀之人的建議

劉邦出身平民,十分愛惜民力,他了解社會生活,在漢王朝建立後

“輕徭賦稅,無為而治”

,倡導休養生息的政策,對整個中國的統一興盛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張良在國仇家恨得報後,他

謙抑自守

,沒有覬覦劉邦獎賞的榮華富貴,而是選擇了辟穀修道,也正是他的這一

豁達清高

的選擇,

保得他子孫後世的平安

人活一世,面對權力、財富的誘惑,很少有人能做到清心寡慾不為所動

,張良正可謂是一股清流,值得令人欽佩。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

如何保持自己內心純潔,出淤泥而不染,值得令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