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為何古代買官宅,還要多付一筆“掘錢”,秘密揭開讓人哭笑不得

古人在買賣房產時,尤其是購買富商巨賈的豪宅時,除購房款之外還要多付一些“掘錢”,對於現代人而言,此舉顯得尤為荒唐,但古代買家卻視其為常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人的一生要經歷過許多大事,買房置地絕對算得上其中一個。現代年輕人的奮鬥目標共有三個,第一是買房,第二是買車,最後在二者條件都充足的情況下娶一房媳婦。只有自己名下的房子才能成為自己的安樂窩,成為自己的避風港,成為人生駐足的港灣。現代人購置房產時,買賣程式十分成熟,雙方只需要簽訂一紙合同,就能快速辦完買房手續,從而快速住進新居。

可是您也許並不知道,在古代的時候,古人購置房產時手續卻十分麻煩,而且收費的名目也較多,其中看起來最無禮的要求正是收取“掘錢”。什麼是“掘錢”?答案就是挖掘祖宅的費用。相信不少讀者都會感到莫名其妙,買房子是用來住的,不用來掘的,如果真的有人喜歡買房子用來掘土,倒不如直接購買一塊地皮,也省去了挖掘的人力物力。既然如此,“掘錢”就顯得有些“無中生有”,甚至不少人都認為此事是賣房者的坐地起價,目的就是為了多從買家身上刮下一些油水。但古人自有他們的智慧,買方不可能一聲不響的任由賣方宰割,他們同意付“掘錢”的背後,也蘊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

說起“掘錢”的來歷,我們不得不從另一個詞語說起,這個詞語正是“儲蓄”。現代人對於“儲蓄”的概念並不陌生,一旦我們擁有多餘的存款,就會將其儲存在銀行或者理財產品中,利用“錢生錢”的方式讓自己致富。將多餘錢款存入銀行,始終是現代人普遍認同的理論,但古代人的思想意識卻完全不同。

在清朝乾隆時期,市場上開始出現早期銀行的雛形——錢莊。錢莊是民間主辦的金融機構,在當時發展得頗具規模,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願意將錢財存入其中,因為錢莊曾向顧客允諾稱,如果能將錢財存入錢莊,則會根據存款數量的多少而支付利息。但值得注意的是,錢莊的興起基礎是社會穩定,一旦社會產生動盪,錢莊自然也會因民眾信任感降低而陸續倒閉。乾隆年間是康乾盛世的高潮時期,自然是國泰民安的祥和景象,但在此之後,隨著清政府的腐朽無能,社會開始加劇動盪,在接連不斷的戰爭中,百姓們開始意識到了相關金融機構的不穩定性,於是試圖將財產置於自己的掌控之內。

與此同時,一個問題也擺在了所有人的面前,既然是“黃白之物”,總不能整天擺放在家中,畢竟世道混亂,若是被賊人偷盜豈不是吃了大虧?於是古人就開始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既然錢財不能隨身攜帶,倒不如將它們藏在隱蔽的地方,以備不時之需。於是,我們就會發現,古代房子遺址的牆角、房梁、地下,都會不同程度的出土一些錢財,因為它們就是古人偷偷藏進去的。

在北宋著名地理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二十一異事異疾附》中,曾經提到了一個故事。原文為“洛中地內多宿藏,凡置第宅未經掘者,例出掘錢。張文孝左丞始以數千緡買洛大第,價已定,又求掘錢甚多,文孝必欲得之。累增至千餘緡方售,人皆以為妄費。及營建廬舍,土中得一石匣,不甚大,而刻鏤精妙,皆為花鳥異形,頂有篆字二十餘,書法古怪,無人能讀。發匣,得共金數百兩。鬻之,金價正如買第之直,斸掘錢亦在其數,不差一錢。觀其窾識文畫,皆非近古所有。數已前定,則雖欲無妄費,安可得也?”。故事中提到了張文孝買豪宅之事,其中的買家就向其索要“掘錢”,結果張文孝果然如數奉上。

我們可以試圖分析一下買賣雙方的心理活動,買家在付“掘錢”時,其實也是在進行一場賭注,因為豪宅之下大機率存有寶貝,一旦發掘到地下寶貝,不僅可以彌補房款,更有可能讓自己後半生衣食無憂。賣家也深知此理,一般賣掉祖宅之人都是家道中落子弟,他們在賣房之前肯定也暗中發掘過每一處角落,只有自己確信豪宅內無寶物時才會大方出售房產。毫無疑問,最後在地下發現黃金的張文孝是幸運的,但如他一般的幸運兒又會有多少呢?

將多餘的錢財埋入地下,不僅不能升值,而且還可能導致貨幣的損毀及市場的混亂,它是古代的陋習。正因如此,現代人“有錢存銀行”的觀念十分先進,對於現代社會而言也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更是社會進步的福祉。

參考資料:《夢溪筆談》北宋·沈括著 中華書局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