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那些沒當太子就即位的皇帝

太子是我國皇權時代的皇帝指定的接班人。皇帝指定太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帝國的穩定。因此在封建王朝時代,太子往往被稱作國本,一旦指定了太子,除非他犯了不可饒恕的大錯,不然不能輕易廢除。

如果某位皇子被皇帝指定為太子,那麼他成為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擁有超過其他兄弟的權力,而且還會形成自己的勢力集團。但是在我國封建王朝時代,並不是每位太子都能夠順利接班,除去開國的皇帝和後期不立太子的清朝,也有許多的皇帝在繼承皇位的時候是跳過了太子這一步,這其中蘊藏著怎樣的秘密,這對王朝的運轉,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跳過太子位的皇帝總覽(排除開國皇帝)

秦朝一位,佔比50%:秦二世

西漢四位,佔比約26。6%:文帝 宣帝 哀帝 平帝

東漢八位,佔比53。3%:殤帝安帝順帝 質帝 桓帝 靈帝 少帝 獻帝

曹魏兩位,佔比40%:高貴鄉公 元帝

東吳兩位,佔比50%:景帝 末帝

西晉兩位,佔比50%:懷帝 愍帝

東晉五位,佔比約45。5%:康帝 哀帝 廢帝 簡文帝 恭帝

劉宋四位,佔比50%:文帝 孝武帝 明帝 順帝

南齊兩位,佔比33%:明帝 和帝

梁兩位,佔比40%:孝元帝 閔帝

陳兩位,佔比40%:文帝 宣帝

北魏四位,佔比約33。3%:文成帝 孝莊帝 節閔帝 孝武帝

北齊兩位,佔比40%:孝昭帝 武成帝

北周兩位,佔比40%:明帝 武帝

唐四位,佔比22。7%:睿宗 文宗 武宗 宣宗 昭宗

遼朝六位,佔比66。6%:太宗 世宗 穆宗 景宗 聖宗 道宗

北宋兩位,佔比22。2%:太宗 徽宗

南宋四位,佔比44。4%:理宗恭宗端宗 趙昺

金朝六位,佔比66。6%:太宗 熙宗 海陵王 世宗 衛紹王 宣宗

元朝六位(從忽必烈算起),佔比54。5%:成宗 泰定帝 文宗 明宗 寧宗 惠帝

明朝五位,佔比31。2%:成祖 景帝 世宗 熹宗 毅宗

在這些朝代當中,非太子即位佔比最高的王朝是遼朝和金朝,其次是元朝,都是少數民族王朝。非太子即位皇帝數量最高的是東漢,有八位皇帝都是非太子即位。

為什麼不是太子也能即位

除去清朝外,一般而言皇子要先被立為太子,才能繼承皇位。但是在王朝的發展過程中,總會發生一些變化。例如某些不是太子的皇子聯合一些大臣發動政變,奪取皇位。或者某些有勢力的大臣推翻原先的皇帝,在皇族之中另外立了一個。這些都是透過非正常手段,跳過太子直接登基稱帝的手段。

也有一些是透過合理合法的方式跳過太子這一環節登基稱帝的。比如前一位皇帝去世之前沒有立太子,或者沒有留下子嗣。那麼這個時候大臣就可以從近支皇族中選擇一位皇子立為太子。就典型的就是東漢的皇帝,很多都是直接從地方諸侯的位置上直接被扶上帝位。

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由於其受到宗法制的影響較小,因此其皇位的更替相對比較混亂,也更容易出現非太子即位的皇帝。

非太子即位會對王朝的發展造成怎樣的影響

正常來說,皇帝即位後都會立太子,所立的太子無法正常即位或者沒有立太子,一定程度上會造成朝政動盪,甚至會導致國家陷入內亂。典型的就是元朝,大量的皇帝都是透過政變的方式取得帝位,使得元朝的皇帝位變得極其不牢固,這也加速了元朝的滅亡。

這些非太子的皇子能夠繼承皇位,毫無疑問他們背後都有一支支援他們的勢力。這些非太子登基的皇帝,在即位之後,必須要給當初支援自己的人予以回報,一定程度上皇權會受到削弱。

非太子即位造成的不良影響,其根本原因在於太子制度。但同時皇帝過早確立太子,也會造成許多的困擾,這就使得皇帝們陷入到兩難的境地:是否要立太子,何時立太子,如何控制和培養太子,如何平衡皇子之間的矛盾。

要化解非太子即位造成的種種弊端,最好的方式就是改革皇位的繼承製度。但這一制度從西周開始傳承千年,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改變。一直到清朝雍正時期,透過建立秘密立儲制度,才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這些難題。

透過秘密立儲制度,皇帝生前立太子這一傳統被廢除。隨之而來的,之後即位的皇子都是以非太子的身份即位,避免了太子制度的弊端,而且因為有了皇帝遺詔這一“保護傘”,又在相當程度上減小了非太子即位帶來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