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據說,會幹這種農活的人,大都是中年人了!

農村老家種植小麥,過去還真手工割過麥子。沒有種過水稻,體會不到手工插秧的感受。今天就聊一下,手工割麥子的事兒吧。

編輯

一提到手工割麥子,就想到農村那個消失了的“

麥假”

一年之中,農村有兩個“秋”,一個是“麥秋”,一個是“大秋”。分別收穫小麥和玉米。過麥秋的時間短,任務急。

芒種前後,差不多半個月的時候,要保證麥子入了倉,同時還要保證玉米種在地裡。而且那時候,天氣熱,時不時有雷陣雨,過麥秋就是跟老天爺搶糧食呀。

因此農村,過去都會放麥假。學生回家,幫著父母幹活。打場、割麥子、閘麥穗、起場、揚場,麥子曬乾之後,就可以入倉了。

割麥子,

一般天剛矇矇亮就開始幹活了。趁著早上涼快,麥子不那麼幹,割麥子過程中,麥子“折耗”少。而且麥秸稈不那麼幹燥,容易打捆。

木耙的鐮刀,通常都是之前前一晚上磨好的。一把把抓起麥子,一鐮鐮地割。這時候,需要穿長褲長褂,穿布鞋。不然,麥芒折得人疼,而且麥秸稈上的灰,容易把胳膊弄得黢黑。

割下來的麥子,要綁成捆。也是用麥秸稈做“草繩”,現做好的,兩把麥秸稈,以麥穗為交點,打個彎兒,就可以了。這也是個細緻活,連線處的麥穗,一定要跟成捆的麥穗,朝同一個方向,這樣閘麥穗時,麥秸稈不用留的太長。軋場也方便。

割麥子的“小危險”

1)胳膊被麥芒扎傷

即使穿著長袖,胳膊上,也是被麥芒扎得,很多小紅點兒,出汗時,弄得生疼。

1)手容易被鐮刀割傷

割麥子時,鐮刀都會磨得很鋒利。有的是一天一磨。

記得小時候過麥秋時,每到晚飯時,父親都會先拿出磨刀石,把一把把鐮刀磨好之後,才開始吃晚飯。磨鐮刀是為了,第二天干活時,割得快一點。

說實話,割麥子我割得並不很多。那時候小,母親會安排我在家做飯。吃飯後再去地裡割,速度自然是趕不上大人。至今仍然記得,胳膊被麥芒扎得疼滋滋的感覺,還有彎著腰割麥子,那種腰疼。

雖然累,但是說起來,心裡暖暖的,很懷念那段時光呢!

歡迎關注“漫行草木間”,喜歡記得轉發。草木心,鄉間味,細細品,漫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