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修建大運河如此勞民傷財,為何隋煬帝還要不惜民力去修建?

千年以來,隋煬帝楊廣一直是歷史上昏君的典型,按照史書的記載,他在位的時候基本什麼壞事都幹過了,比如當了十幾年的偽君子,在老爹老孃面前一直裝好人,從而博得了老爹老孃的信任,奪了哥哥的太子之位;在老爹臨死前調戲老爹的妃子,被老爹發現後就乾脆殺了老爹,篡奪皇位;當了皇帝以後就各種花天酒地,奢靡無度;勞民傷財,三次舉全國之力攻打高句麗,還被打了個一敗塗地,尤其是動員數百萬人修建的大運河,也只是為了方便自己到江南遊玩等等。

其實歷史上真實的楊廣也未必有很多史書說的那麼不堪,如果我們仔細分析就會發現,楊廣的問題在於,用力過猛。

比如從大業七年(612年),到大業十年(614年),楊廣三次征討高句麗,每次出兵都在百萬以上,如此窮兵黷武的軍事行動就搞得百姓苦不堪言,到了第三次征討高句麗的時候,就出現了天下大亂,到處都是農民起義的情況,於是隋朝的局面就變得不可收拾了。

而修建大運河,是發生在征討高句麗之前,大運河修建於公元605年,歷時十個月,每月使用二百萬人,動用了隋朝相當的人力和物力,那麼隋煬帝修建大運河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呢?就只是為了到江南遊玩嗎?

要說到大運河的修建,我們就不得不從隋朝的首都長安開始說起了。事實上,長安自古以來就是王朝的首都所在,深受歷代帝王的垂青,自西漢開始就是整個帝國的中心,到了隋朝的時候,雖然經歷了歷朝歷代的輝煌,但在隋朝時期,長安城其實已破敗不堪,到處都是泥濘的道路,糞便隨處可見,水源遭到汙染,幾乎沒法住人。

楊廣登基以後就長安的城市建設問題也搞過一番調研,最終的結論就是與其花重金改造舊城,還不如重新造一座新城划得來。一番考察下來,楊廣就把新都城的地址選在了龍首原的南坡。

PS:漢代長安城修在龍首原的北坡。

新都城的名字被楊廣命名為大興,因為他曾被封為大興公。大興城建成後,整個城市佈局工整,城市由八條南北向大街和十四條東西向大街構成,有著名的都會市(唐代為東市)和利人市(唐代為西市),商業繁榮,人聲鼎沸。

大興城始建於隋朝開皇二年(582年)六月,到開皇三年(583年)三月正式投入使用,整個城市面積84。1平方公里,是漢長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是當時世界上

最大的城市。

與大興城同時期開工的,就是東都洛陽,只是規模比大興要小了許多,佔地45。2平方公里。

大興城建好了以後,可問題也隨之而來,那就是糧食問題。

關中地區雖然富饒,但也抵不住人口的年年暴增,糧食早已不能自給。再加上首都的繁華,城中也充滿了各地而來的京漂一族,並且首都還承擔著糧食、錢財的收儲和轉運功能,這些,都需要把大量的糧食運進來。

楊廣從不擔心糧食的數量問題,擔心的只是糧食的轉運問題,怎麼把糧食運到長安來呢?

其實糧食問題在楊廣的老爹,楊堅時代就存在了,為此楊堅在開皇三年(583年)

修建了四座國家級的糧倉:

位於華州的廣通倉、位於陝州的常平倉、位於洛州的河陽倉以及位於衛州的黎陽倉,可即便是這樣也解決不了京城糧食緊缺的問題,因為沒法運,江南的糧食主要都運到了洛陽,而洛陽到長安的路途基本都是陸路,道路崎嶇不好走。

於是楊堅就修建了廣通渠,從大興城東一直修到了潼關靠近黃河的地方,但這只是解決了長安到黃河的水運問題,可從江南到黃河,黃河沿岸州縣到黃河,以及黃河的疏通問題,楊堅一直都束手無策。

仁壽四年(604年),隋煬帝就為解決這個問題下了詔書,修建了一條從山西龍門(今山西省運城市)開始,經長平(今山西省晉城市),過河南,最後到達上洛(今陝西省商洛市)的運河,這條運河長度為900多公里,將長安與洛陽聯通了起來。

仁壽四年(604年)11月,隋煬帝剛上位不久就開始了洛陽城的修建,新城落成後,隨著大量人口的湧入,洛陽也很快就成了一座超級大都市,之後隋煬帝就遷都到了洛陽。

隋煬帝遷都洛陽,一方面是關中的衰落在隋朝時期已成定局,另一方面,如果皇帝一直躲在關中,又如何去控制廣大的關東地區呢?戰爭年代,關中地區易於防守,對方打不進來,自己也好關起門來搞發展。但當隋朝統一全國後,格局就不能只放在關中,而是廣闊的關東地區了,把首都設在洛陽,顯然比長安更容易掌控全國。

而且,長安還是關隴貴族的大本營,作為皇帝的隋煬帝自然要擺脫他們的束縛和限制,就索性把都城遷到洛陽,不跟他們一起玩了。

遷都洛陽後,好處還不止以上那些,由於洛陽位於全國中央,各種政令下達後都很容易抵達全國各地,利於中央集權,隋煬帝做起事情來就更方便了。

不過上面說過,糧食的運輸問題始終困擾著楊堅楊廣父子,於是楊廣在來到洛陽後不久,就開始修起了通濟渠,這條渠道從滎陽開始,一直修到了盱眙,再利用從揚州到盱眙的現有溝渠,便將洛陽與揚州連線了起來。

不過修建這條運河,代價也是相當大的,前後修了半年多,每天都有一百多萬人在運河沿線忙碌著,老百姓不斷地日夜趕工,期間累死、餓死、病死甚至被監工打死的不計其數。

大運河剛剛開挖,隋煬帝就命王弘到江南督造龍船,臨走的時候楊廣告訴他,乘船的人共有10萬人左右,怎麼造船他不管,花多少錢他也不管,待到龍船造好的時候,隋煬帝就帶著十多萬人浩浩蕩蕩地下了江南。

有人說隋煬帝下江南是為了看美女,可此前他曾在揚州住過10年,什麼樣的江南美女沒見過呢?

隋大業元年(605年)八月,隋煬帝正式從洛陽出發,據說隋煬帝乘坐的龍船高15米,長66米,總共四層,最上層是正殿,中間兩層有120個房間,最下層是宦官居住的地方,而皇后乘坐的龍船則比他的要稍小一點。

不過這樣的龍船其實也不算大,比如鄭和使用的戰船,就長達148米,寬60米,隋煬帝乘坐的龍船跟鄭和的戰艦比起來,也只是小船而已。

整個船隊有上萬艘船,綿延二百餘里,如此龐大的船隊,岸邊拉縴的百姓也為數不少,大約有八萬人左右,隋煬帝在遊江南的同時,也知道整個運河工程勞民傷財,便下了詔書,免除江淮百姓一年賦稅,揚州百姓五年賦稅,甚至隋煬帝還放出話來,不許士兵徵調縴夫,也不準騷擾百姓。

而隋煬帝乘舟遊江南,其實還有另一層目的,就是加強對江南地區的管理。

陳朝原先佔據著江南,被隋朝滅亡後,江南也就歸了隋朝,但長久以來隋朝對江南的統治也並不穩固,開皇十年(590年)就曾爆發過波及江南數十個州的起義,雖然後來也被鎮壓了,而這次起義的原因就在於,楊廣的老爹楊堅搞的是“關中本位”,排斥江南的遺老遺臣,重用北方官員來管理江南,這個政策自然引起了江南百姓的強烈不滿。

後來楊廣看破了這個問題,便在登基後搞起了“關中本位”政策,大量重用江南人士來管理江南,而出巡到江南,其實是搞了一次大規模的巡視,為的就是籠絡江南的人心,鞏固隋朝作為一個統一大帝國的根基。

大業二年(606年)4月,隋煬帝在揚州之行結束的時候,就下了詔書,免除天下百姓一年的賦稅,能實行這樣體諒百姓政策的皇帝,怎麼會是個昏君呢?

那麼隋煬帝后來是怎麼敗的呢?還是之前說的原因,用力過猛。

剛登基的幾年裡,隋煬帝就陸續修建了大興城、洛陽城以及運河,這些都是他前期的大工程,每個工程都動用了百萬人以上,其中還不包括造龍舟、修建洛陽西苑這些相對較小的工程,總之在他上位幾年後,已經搞得相當地勞民傷財,天下就需要休養生息了。

楊廣也知道這個道理,只是此時還有個問題他必須解決,那就是高句麗問題。其實楊堅只是統一了中原,但周邊的少數民族並沒有搞定,比如東突厥、西突厥、高句麗、百濟、新羅、室韋、等等。

其中對隋朝威脅最大的是突厥,楊堅在位的時候曾用計使突厥分裂為了東突厥和西突厥,楊廣時期突厥的威脅也就不大了。

問題在於東北的高句麗,在南北朝時期,高句麗乘著中原大亂,奪取了遼東地區,隋朝建國後,高句麗就加緊了在東北的擴張,拉著契丹、靺鞨等少數民族屢次出兵侵擾隋朝邊境,還把整個東北的局勢攪了個天翻地覆。

而在隋文帝楊堅時期,隋朝就曾發兵征討過高句麗,只是隋軍出兵不力,遇上了極端惡劣天啟,軍中病疫流行,糧草又供應不上,只得草草收兵,據史料記載,雖然沒有爆發軍事衝突,但隋軍還是死傷了二十萬人,遼東也就沒能收回來。

到了楊廣時期,尤其在修建了大運河後,楊廣決定完成老爹未竟的事業,收復遼東,此後就天下太平,與民休息。

可楊廣並不是一個善於打仗的人,所以他的策略很簡單粗暴,直接爆兵百萬,把高句麗壓垮。

大業七年(612年),楊廣第一次征討高句麗,動員了113萬大軍,為這樣龐大軍隊提供後援的民夫也非常多,有200多萬,但遺憾的是楊廣打輸了。

其實他老爹隋文帝打高句麗也打輸了,這也並不丟人,只要適時收手,好好休養生息也就不會有事,但這個時候的楊廣卻成了個輸紅眼的賭徒,第二年再次出兵高句麗,而這一次的規模,卻比上一次的還要大,正當楊廣在遼東與高句麗激戰的時候,後方的楊玄感發動了叛亂,楊廣就不得不停止了對高句麗的征討,反過身來對付楊玄感。

在擊敗了楊玄感後,楊廣覺得第二次征討失敗,是因為背後有人作亂,接著就在大業十年(614年)發動了第三次對高句麗的征討,軍隊的規模還是百萬級的。只不過這次雖然沒能打敗高句麗,但連續三次大規模征討也確實把高句麗打了個夠嗆,最後高句麗服軟,第三次征討才宣告結束。

其實在第二次征討高句麗的時候,隋煬帝就已經是用力過猛了,更何況還來了第三次呢?隋煬帝上臺後,搞瞭如此大規模地、連續的勞民傷財工程,自然就搞得整個天下民不聊生,就自然是反抗四起了。

其實在第三次征討高句麗結束的時候,隋煬帝就已無力控制全國的局面了,到最後他就乾脆躲到了揚州,當個只鴕鳥,不管天下怎麼亂,他也只是關起門來喝自己的小酒,甚至有天還對著鏡子說道,這麼好的頭顱,不知道最後是誰來砍了他呢?

在修建大運河之前,隋煬帝的所有政策都是必要的,雖然有些用力過度,基本還是緩的過來。但是在修建大運河之後去征討高句麗,就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的問題了。如果隋煬帝能在高句麗的問題上及時收手,也不至於會鬧到亡國的地步,或許後世對他的評價也會完全不一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