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芒碭山漢墓出土漢代耳杯銘文探秘

黃土山是芒碭山中的一座小山,此山有三座大型漢墓,其中二號墓出土漢代耳杯約50件,皆破碎,這些耳杯均為夾紵胎,在耳杯的底部發現刻字多處。如“東宮”“西宮”“戴子家”““趙氏”王家第一”“常食”等,其中“東宮”銘文最多。

“東宮”之“東”是方位詞,“宮”是指宮殿。漢代東宮是有特殊含義的,是皇太后的稱呼。因太后的長樂宮在未央宮東,故稱。《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及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趙綰請無奏事東宮。竇太后大怒,乃罷逐趙綰、王臧等。”此句說明竇太后是居住於東宮的。《漢書·劉向傳》:“大將軍秉事用權……依東宮之尊,假甥舅之親,以為威重。”此句中的“東宮之尊”實際上是說皇后的尊貴。顏師古注:“東宮,太后所居也。”《漢書·貢禹傳》:“莽乃車駕至東宮,親以其書白太后。”說王莽向居住在東宮的皇后說明情況。黃土山二號墓中諸多耳杯刻文“東宮”表明其墓應為王后墓,這是墓主身份的證據,該耳杯應為王后使用的專用器物,該銘文為判斷黃土山二號墓提供了資料。“西宮”是皇帝嬪妃居住的地方,“西宮”耳杯應為嬪妃所使用,這是她們身份的標誌。

“戴子家”“王家第一”“趙氏”皆是名字,是製作耳杯工匠的名字,三處銘文,兩處帶“家”,“家”可能並非人名用字,是作坊或店的意思。其中“王家第一”應是王家第一作坊的意思,很可能王家加工的耳杯質量很好,在當時非常暢銷,供不應求,王家擴大生產規模,分成第一作坊、第二作坊、第三作坊等,為標明供貨渠道來源和工匠,生產出來的耳杯就寫明王家的作坊序號。這也是漢代產品質量“物勒工名”制度的重要體現。物勒工名制度最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成書於公元前620年的《禮記 月令》記載“物勒工名,以考其誠,工有不當,必行其罪,以糾其情”,考古發現的春秋戰國青銅器,有不少都帶有產地和製作官以及工匠的名字,產品質量,責任到人,這是“物勒工名”制度的體現,漢代沿襲。

黃土山二號漢墓的這些耳杯至少來自三位工匠,說明當時為梁王生產耳杯的工匠不少,也說明漢代手工業興盛以及漢代飲酒之風盛行。“王家第一”不是標榜的廣告詞,任何作坊也不敢隨意在王侯的隨葬品中做廣告吹噓天下第一,“第一”只能是第一作坊的意思。試想如果王家真是天下第一,舉世無雙,那做耳杯的技術和生意就被他壟斷了,耳杯的刻文就只有王家的名字了,也就不會出現戴、趙等工匠姓氏名字。

作者:盛朝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