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明朝官場有多難混?兩個小故事告訴你:聰明人也要如履薄冰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坊間開始流傳這樣一句話:但凡聰明人,並不在商界,也不在科研領域,而是在官場上。

對於這句話,一般來說大家都是持有兩種不同的態度,一方認為官場內部看似結構簡單,實則各種關係,各種勢力盤根錯節,異常複雜,需要的不僅是學識,更是考驗一個人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這涉及到方方面面。

另一方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有了那個機會進入官場,一些東西就自然明白了,沒有想象中那麼恐怖。

想要了解官場的樣子,我們不妨從《守溪筆記》中尋找一下影子,

這部明朝名臣兼文學家王鏊,或許會告訴大家一個不一樣的官場,這會是你想象的樣子嗎?#FormatImgID_1#

圖片:官場劇照

一、你到底想讓我來是不來?

1、朱元璋的“體貼”

明代著名的大學士宋濂向來享有盛名,和劉基、高啟並稱為“初明詩文三家”,朱元璋對他的褒揚也絲毫不吝嗇,稱他是開國文臣之首,說白了,他也是朱元璋洪武朝時,滿朝大臣中唯一一位靠著卓越非凡的文學素養,得到皇帝抬愛並且恩澤最久的大臣。

後來宋濂年老歸鄉,選擇了退休生活,但是每年朱元璋生日的時候,也就是“萬壽節”,宋濂為了表達對皇恩浩蕩的感謝,都會千里迢迢從老家趕赴京師,給朱元璋祝壽賀喜,朱元璋見了他也十分高興,每年都是大宴與他,還要邀請他登上文樓,以表重視。

有一年在登樓的時候,宋濂由於腳下不穩,狠狠栽了個大跟頭,摔得可是不輕,

朱元璋一看很是心疼,就說:“你年齡大了,腿腳不便,明年要不就別來了”。

其實宋濂等的就是皇帝這句話,趕忙跪謝聖恩,問題是第二年宋濂沒來,朱元璋就琢磨上了,等了很久看他沒動靜,就派人去調查,一看他在老家竟然每日飲酒作詩瀟灑得很,一氣之下就下旨要殺他。馬皇后出面道出這樣不利於天下人心,於是作罷,宋濂這才保住了性命。

圖片:朱元璋與官員們劇照

2、皇帝的真實想法

後來胡惟庸案爆發,宋濂孫子被牽連,朱元璋覺得這樣還不夠,還是想著殺宋濂,這個時候還是馬皇后出面又救了他一面,最後朱元璋把宋濂貶到四川的一座寺廟裡。

寺廟裡有一位高僧,宋濂和他對坐交談,宋濂提問:“佛說世間講究因果報應,我宋濂一生光明磊落,自認為沒有作惡,為何落到這般田地?”高僧曰:“過去在元朝,你可曾為官?”宋濂答:“做過翰林院編修”。高僧不語,宋濂頓悟,選擇了自縊。

什麼意思呢?元朝還沒有滅亡的時候,曾經被元廷徵召為翰林編修,但是他知道元朝氣數已盡,以奉養父母為藉口沒有去,說是做過元朝的官,其實是有名無實。

但是這件事在皇帝朱元璋眼裡,就是他宋濂一生的“汙點”,足足被惦記了一輩子,

換句話說,宋濂是老闆最喜歡的那個人,也是老闆最痛恨的那個人,正所謂有多麼愛,就有多麼狠。喜歡是因為你才華橫溢,恨是因為在君王眼中,你不能有任何的人生汙點。

圖片:朱元璋與宋濂劇照

二、不能要就是不能要

1、剛明廉直的重臣

這第二件事的主人公叫作王翱,他是河北滄州人士,是朱元璋兒子,明成祖朱棣時的重臣,他從永樂13年高中進士後,前後經歷了七朝,共輔佐六位皇帝,這般成就,在士大夫官場異常混亂的明朝是絕無僅有的。

人們對王翱這個人最著名的評價就是剛明廉直,高邁孤峭,從來不以公謀私,

那麼他具體是怎麼做的呢?他做朝臣的時候,和一個太監的關係非常好,一次非要送給他一顆寶珠,王翱自然是怎麼也不收。

這個太監和王翱的私交很好,就說:“你不受別人的恩惠可以理解,可咱倆是什麼關係,我這點面子你也不給?你要真不收我就死給你看”。

圖片:一顆寶珠劇照

王翱沒有辦法,不得不收,不過他把這顆寶珠直接縫在了自己的衣領裡面,為什麼這樣做呢?就是怕自己老婆看到,

他知道女人對這些財物向來把持不住,不如自己隨身攜帶。

幾年後,這個好朋友太監去世,留下一個認養的兒子,不過由於這個兒子家境不好,很自卑,雖然和王翱家親密的像親戚一樣,可是覺得沒臉見王翱。

圖片:王翱畫像資料截圖

2、王翱的“哲學人生”

王翱聽聞這件事後,就直接找人把太監的這個兒子找了過來,問他:“咱兩家關係親密,現在雖然你的父親去世了,但是沒有關係,我們還是一切如初。聽聞你現在沒有房屋居住,為什麼不買一座呢?”

這句話把太監的兒子逗樂了,您這不是跟我開國際玩笑嗎?我都窮成啥樣了,還敢想買房?王翱自然明白,也沒多說什麼,直接從衣領上把老太監多年前送給自己的那顆寶珠給摘下來,說明了來歷,並且聲稱這是物歸原主,後來太監的兒子用這顆寶珠換了白銀千兩,買了房子,過得很幸福。

王翱的官當得不小,成就也不低,但是在明朝指望俸祿,那就得窮得揭不開鍋,王翱就是一個典型的指望俸祿活的官,其實他也沒有房子,皇帝看不下去,下旨讓工部給他蓋了一座。

當時手下的官員為了討好他,故意多蓋出兩間,

王翱一看這樣不行,直接給扒掉了,理由是聖旨上沒讓你給我多蓋,我就不能要。

值得一提的是,王翱每日下朝的時候,都不會和其他大臣同行,而是選擇一個人躲到一旁走出宮,當時朝臣都認為他性格孤傲,簡直是不合群,可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圖片:明朝大臣劇照

我想大家不言而喻,七朝六帝的老臣,如何在官場上混跡,如何在高處做到不出問題,保住性命,王翱自然是有自己的一套為官哲學。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