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文武雙全的曹參,才能不比漢初三傑遜色,為何沒能入選漢初三傑?

公元前202年,經歷了多年的楚漢相爭,最終以劉邦的獲勝落下帷幕。

在項羽烏江自刎後,劉邦最終建立了漢朝,並且成為了漢朝的開國皇帝,史稱漢高祖。

而後來在談及取得天下的緣由時,劉邦曾讚揚自己手下的三位良才,

分別是張良,蕭何,韓信。

然而,除了這三人之外,劉邦卻並沒有提及自己的另一位得力干將—

曹參

曹參曾經在幫助劉邦四處征戰時,成為了劉邦征戰四方的得力干將,並且屢屢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一生征戰沙場更是負傷無數,從戰功論起來,他理應排在第一位。但讓所有人都匪夷所思的是,

劉邦並沒有將他的功勞排在了第一位,而是將他排在了第二位。

作為與劉邦出生入死的開國功臣之一,曹參的功績劉邦是看在眼裡的,

曹參曾在劉邦與項羽爭霸之時,曹參曾率領軍隊直擊項羽精銳部隊,並且痛擊項羽的精銳部隊,使得項羽的實力也在那一場戰鬥之中受挫,實力也大為削弱。

因此由此可見,

曹參的功勞可謂是幫助劉邦建立漢朝的首位功臣,曹參的參與使得劉邦的地位有了堅定的穩固作用。

然而,

劉邦卻讓曹參功居第二。這不免讓人們十分疑惑,劉邦怎會如此安排,

劉邦是否有自己的想法。但在事後看來這般安排確實是有高明的地方。

曹參的作用

在漢初身為宰相的蕭何去世之後,繼任者曹參完全沿襲蕭何曾經留下來的規章制度,並且曹參對此都是一一照用,並沒有修改。

這也是歷史上著名的蕭規曹隨的由來。

但曹參並非無理由地遵循蕭何的治國之策,他主張的是道教老子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

因為曹參深知,國家經歷了自秦朝以來的戰亂,天下百姓急需要休養生息。

並且蕭何所提出來的休養生息政策與自己所想完全一致,因此何不繼續照做,繼續執行著蕭何曾經所留下的治國方針呢?

並且曹參在劉邦還在身為泗水亭亭長之初便已經投靠了劉邦,與劉邦多年來征戰四方,

對於劉邦的想法與為人都知根知底,他清楚地明白劉邦想讓自己以何種身份伴隨在劉邦左右。

並且曹參因為他自身的原因,在整個楚漢之爭的時候,他在劉邦的眼裡並不是屬於一種不可替代性的存在,因此劉邦認為曹參的存在只是一種輔助作用,並不能對戰局起到關鍵的決定性作用,因此曹參沒有被列入漢初三傑之中。

劉邦對於軍事的獨特見解

劉邦並不像前代人一樣,只注重實際戰功。雖然他沒有什麼文化,也未曾讀過多少兵書,但是他卻有著一個健全的軍事觀念。他

善於觀察時局,透過不同的情況下達不一樣的命令,從決勝的關鍵點來判斷一個人的功過。

總攬後方的蕭何,雖從未上過戰場,但論戰功他絕對是位居首位的。

劉邦領兵作戰時,大大小小的敗仗不計其數,但是在每次失敗後劉邦的軍隊都能迅速地恢復元氣,蕭何功不可沒。

正是因為他在後方的合理運營,才讓劉邦的兵強馬壯。

在後來任命了韓信為軍隊將領,張良為軍師之後,劉邦的征戰之路更加地順風順水。

韓信在前方戰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而張良在軍帳之中運籌帷幄,讓軍隊決勝千里之外。

從傳統觀念上講,按理韓信論功績該居首位,而張良,

蕭何等人從未上過戰場徒持文墨議論,論功績可以說根本排不上名號。

但是在劉邦看來,沒有蕭何,張良兩位賢才,韓信如何能馳騁沙場,戰無不勝。正是有了兩人的保障,軍隊才能糧草富足,決勝千里。

所以論戰功定然不會比韓信低。

因為對於曹參來說,在戰場上殺敵,曹參並不如韓信等軍事天才,按治國理政來說,

曹參自然不如蕭何機靈,不如他有治國謀略,因此論武力論才智,曹參並不出眾,

使得劉邦因此認為曹參不能夠加入到漢初三傑的名單之中。

各集團利益以及勢力的不同

劉邦的政治集團是一個從四面八方併入的政治集團,因此不同的政治集團有著不一樣的利益訴求。而其中主要分為三種:

首先是屬於劉邦最為親信的一批人這一部分的人都是隨著劉邦從泗水亭亭長起義的時候便心甘情願地追隨於劉邦的人,這一批人屬於劉邦的政治集團,其中就包括曹參等人。

而另一批則是在劉邦的軍事勢力在不斷地壯大之後,半途之中加入到劉邦勢力範圍的一部分人,

這一部分人因為存在利益的關係,並沒有直接的共同目標,這一部分人最主要的便是張良等人。

最後就是投奔劉邦的將領,這一些人也是劉邦最不信任的人之一,他們只是因為個人利益的關係而投靠劉邦

,這一部分人則是從項羽麾下投靠過來的,以韓信為代表的一部分人。

劉邦深刻地清楚在朝中的這三股勢力,並且深知帝王之術的劉邦為了能夠使得這三個政治集團的利益達到一個平衡,

因此只封賞了漢初三傑而並沒有曹參,因為對於曹參來說,封賞了曹參必然會打破這一政治利益的平衡,

因此為了穩定住其餘勢力,曹參並不在漢初三傑之中。

結語

曹參之所以並沒有在漢初三傑之中,其原因不僅僅是曹參能力的問題,曹參的能力從客觀角度來說,並不亞於漢初三傑的能力,

但並沒有成為漢初三傑,其主要原因更重要的則是在政治因素上。

因為在政治角度上,漢初的政治制度極為複雜,各集團利益參差不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

劉邦想要穩定住自己的皇帝之位,就必須權衡各方勢力,做到權力的平衡與制衡。

並且劉邦為了防止曹參與韓信等走太近而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因此故意將曹參排除到漢初三傑地位之外。因此,

曹參並沒有成為漢初三傑也正是有著這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