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如果把“驚天地,泣鬼神”作為上聯,下聯怎麼寫,才不失霸氣?

驚天地,泣鬼神。

這是一個極為誇張且霸氣的成語,意思是使天地震動,連鬼神都感動地流下淚水,形容非常驚人和感染人。

不管在藝術作品上,還是讚美一個人的品質,只要使用了這六個字,效果就能達到最大化,語言也就相應達到了最頂峰。

它誕生於清代,最早出自汪琬的《烈婦周氏墓表》:“然則匹婦雖微,及其精誠所激,往往動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然後,清代另一位文人陳鼎則又在《東林列傳》中推陳出新:“惟理先生驚天地泣鬼神之言,即刻木為君者,亦當點首也。”

意思是說,只有像理先生這樣震驚天地的話語,才能讓那些名字被刻在木板上的人,都表示歎服。什麼人的名字才被刻在木板上?自然是那些先賢哲人。

如此看來,“驚天地,泣鬼神”的壽命不過二三百年,但它的生命力卻極其旺盛,時至今日,仍被我們廣泛使用。

比如,《紅旗飄飄·編者的話》一書中就這樣寫道:“在我國人民革命的歷史上,有著多少可歌可泣、驚天地泣鬼神的事蹟!”

究其原因,除了它本身霸氣的表現張力之外,還因為它擁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

詩聖杜甫曾在《寄李太白二十韻》中這樣讚美李白的詩篇:“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雖然這兩句詩非常美,但相比“驚天地,泣鬼神”來說,在表現力、藝術效果等方面都差點火候。

而白居易悼念李白的詩句則是這樣寫的,出自《李白墓》:“

可憐荒壟窮泉骨

,曾有驚天動地文。”

綜合杜甫和白居易兩人對李白的讚語,那麼“驚天地,泣鬼神”就產生了。由此可見,汪琬採用的是“驚天動地”之“動”字,而陳鼎將其改換為“驚”字之後,霸氣程度就更加斐然了。

在這裡,小解有個趣問:假如我們將“驚天地,泣鬼神”作為上聯,那麼下聯怎樣來寫,才能不失霸氣?什麼樣的下聯才能配得上上聯的尊貴氣質呢?

這個問題不容易解。正如李賀之“天若有情天亦老”,千年來的文人學者都在挖空心思想下一句,但能夠匹配的寥寥無幾。有時候就是這樣,前半部分寫得太好了,不管後面怎麼高明,都顯得像是狗尾續貂。

驚天地

泣鬼神

春秋

嘆古今。

這是我看到比較不錯的一個下聯了。天地、鬼神皆為事物,春秋、古今皆為時間;驚與泣皆是動詞,詠與嘆也是動詞。稍有不同的是,驚與泣是使天地驚、使鬼神泣,而詠與嘆則是詠歎春秋和古今。

但在氣勢、意境上,二者已經接近了。天地鬼神,春秋古今,都是活在文人筆下的東西,雖然我們經常提及,但在我們個人視野看來,它們都顯得非常遙遠,因此在表現程度上也就相近。

驚天地

泣鬼神

吟風月

海。

這一聯相比上聯較為委婉,不過與天地鬼神也有的一比:上聯霸氣外露,屬於大氣磅礴的用詞;下聯小家碧玉,屬於唐詩宋詞裡的那種溫柔。

一剛一柔,一強一弱,倒也顯得恰分。

其實,歷史上有許多值得反覆推敲的名聯,非常有趣,比如被譽為“天下第一難對”的“煙鎖池塘柳”,五個字在結構上使用了五行作為偏旁,但同時內容和意境也不顯得突兀,而是非常有畫面,非常詩意:幽靜的池塘,綠柳環繞,煙霧籠罩。這是典型的江南美景之一。

下聯可謂繁多,如桃燃錦江堤、炮鎮海城樓、墨染鑑靈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好了,今天的對聯故事就到這裡,不知大家心目中有沒有對“驚天地,泣鬼神”理想的下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