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2021年非遺高峰論壇明天開幕,為非遺傳承注入科技新動能

原標題:2021年非遺高峰論壇明天開幕,為非遺傳承注入科技新動能

7月16日10:00

北京市門頭溝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

“人民的非遺 人民共享 ”

“2021年非遺高峰論壇”

將於北京市潘家園市場正式開幕

不見不散

人民的非遺 人民共享,預告片

作為北京市門頭溝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

“人民的非遺 人民共享 ”

系列活動的重頭戲,本次論壇將以“非遺數字化發展之路”為主題,邀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委員會委員常祥霖,中科院自然研究所高階工程師李勁松,北京民俗學會會長、民俗文化專家高巍,北京博物館學會展覽推介交流專委會副主任、非遺策展人李媛媛,北京工美大師尚徵武五位專家,非遺保護工作者,以及京西太平鼓、琉璃燒製技藝、潭柘紫石硯雕刻技藝、裴氏正筋術、京西黃芩茶加工技藝等40餘位各級各類非遺專案傳承人參會,共同探討非遺文化的傳承保護與發展。

本次論壇設立了“非遺的數字化保護”、“非遺的數字化生產”、“非遺的數字化傳承”三大主題,將重點介紹《京西太平鼓》、《潭柘紫石硯雕刻》、《西清硯普》、《龍泉務童子大鼓老會》等非遺專案,力圖在“保護—生產—傳承”這一傳統線路上,注入數字化新動能,讓非遺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並在此基礎之上做好創新和發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真正地將古老和現代、中國和世界緊緊相連。

非遺數字化保護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保護專案《京西太平鼓》

,於2017年完成數字化向量記錄庫。利用全球頂級 ViconT160光學式動作捕捉裝置,採集傳承人的舞蹈技藝,實現了內容3D全息化,無損化的向量記錄,同時為下一階段應用於虛擬現實、步態分析、人體力學、運動學等一系列課題開發提供基礎性數字化內容。使未來在進行深入的傳承保護時可以準確的、無死角、無限制升格回放,還原記錄內容,從此告別了國內用“火柴棍”記錄舞蹈動作的歷史。

非遺數字化生產

《京西潭柘紫石硯雕刻》保護單位

共同探索雕刻工藝規律,透過大量實踐摸索出數字化雕刻的基礎工藝技術,如倒扣切削、多面連續無縫雕刻、刀路最佳化等,並自籌資金與首鋼工學院的技術人員進行深度溝通反覆對機身材料進行應力分析、精度調準、慣量匹配後,使用 FANUC(法蘭克)數控CNC加工裝置為基礎,獨立設計試生產出第一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四至五軸CNC雕刻裝置——黑武士1。0,並已進入小規模生產階段,把傳統手工藝以月為單位的雕刻時間壓縮到了以小時為單位,把雕刻精度從毫米單位提高到了微米單位。

創作《西清硯普》系列文化產品,把產、學、研、創的一體化思路高效地融入到非遺生產性保護實踐當中,形成非遺保護獨具特色的“高精尖”文創旅遊產品,並可以延伸到不同的非遺保護專案當中,同時也為保護傳承人知識產權制定國家級標準的《數字化版權白皮書》。

非遺數字化傳承

《童子大鼓老會》作為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

,傳承百年至今,有著濃郁的民間文化特色。專案負責單位及傳承人,為把這一傳統民間活動能夠活態傳承下去,在本地學校建立傳承基地, 付出了巨大努力,但仍然面臨諸多問題,如團隊老齡化嚴重,培訓教材枯燥單一,尤其在青少年群體中傳承困難。

返回搜狐,檢視更多

作者/來源: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