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明朝第一文官,連皇帝都言聽計從,為何死後身敗名裂慘遭抄家

明朝作為最後一個漢人王朝

,在封建時代留下了最後的輝煌。綜觀明朝湧現出了眾多天才,

徐階、于謙、袁崇煥

等等都是響噹噹的人物,只不過

明朝公認的第一能臣必定只屬於張居正一人

嘉靖四年張居正出生在一個秀才家裡

,二十三歲考中進士開始了跌宕起伏的

為官生涯

。張居正一生

輔佐三位君主

推行改革,中興大明

,為後世萬人敬仰。然而這一切都在其死後煙消雲散,所有的豐功偉績化作塵埃,牽連家人死傷無數。

“第一首輔”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呢?

萬曆首輔

隆慶六年年僅

10

歲的明神宗繼位

張居正擔任內閣首輔

開始主導國家大事。

萬曆元年張居正在朝廷推行“考成法”

,各級政府機關層層考核,改變了長久以來的

“懶政”

弊端。地方上

實行“一條鞭”法改革稅收

,這是中國歷史上稅收的一次重大嘗試。

簡化了徵收賦稅的專案,推行“攤丁入畝”趨勢,減輕百姓負擔

隨著改革的深入,

明朝的財政狀況有了明顯好轉

。當時太倉儲備的糧食足夠朝廷十年用度,創造性地提出

“農商並重”,削減商人賦稅緩解了社會階級矛盾

軍事方面重用戚繼光

提拔遼東將領

,在山海關加緊修建防備工事,在宣化、大同等地開放貿易往來。

明朝中期煥發生機,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然而

變法並沒有達到巔峰

,帶來的紅利就迅速消失,

朝廷下令抄家,家屬流放餓死無數

。曾經提拔的官員也遭遇迫害,

更為甚者險些遭開館鞭屍酷刑

究竟發生了什麼讓神宗如此憤怒,在張居正死後都不放過

觸碰貴族利益

明朝中期土地兼併嚴重

皇室宗親利用職權佔據大片土地

嚴重影響了朝廷稅收

。封建地主剝削百姓導致民不聊生,出現了嚴重的財政危機。與此同時

外部勢力虎視眈眈,蒙古、女貞不時侵擾邊境

,軍費支出逐年增加,

王朝統治岌岌可危

,針對上述問題

王朝內部開始出現變革勢頭

改革雖然相比革命程度稍低,背後的血腥手段去絲毫不減。

歷史上不乏許多偉大的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效

,然而改革總會不可避免的

觸碰許多的人的利益

。張

居正推行變法增加了朝廷稅收,削減了農民負擔

,多出來的這部分可想而知是從而何而來。

原本朝廷徵稅並沒有具體標準,

地方官員可以強行徵稅中飽私囊

,隨著稅收透明化,

貪官汙吏失去了計劃外收入,自然對主導變法的人十分憎恨。

為了

加強中央集權

在朝廷實行“考成法”,

各級官員都需

向內閣彙報政務

,加強了內閣權力。

任用新生力量,裁撤多餘管制

。讓許多官員痛苦不堪,無形中被朝廷上了一道枷鎖。

只不過礙於張居正的強勢

,沒人敢站出來叫板,直到張居正死後各種人紛紛跳出來指責張居正罪過,大有

報復心理

。從這方面來看無論

改革成功與否

張居正都已經成了許多人的眼中釘

居功自傲

張居正有才華毋庸置疑

,不然也不會做到

皇帝老師、內閣首輔的高位

,自做官開始張居正仕途一帆風順,手中掌握的權利也越來越大,權力的誘惑張居正也難以拒絕。

天下都在張居正的手中,

高傲的張居正甚至有時候不把皇帝放在眼中

,要知道此時已經不是師生身份,

萬曆成長的過程中沒少受到張居正的責備

,這些都在年幼的萬曆心中埋下了種子。

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

明朝“批紅”制度

,朝廷為了

制衡文官集團成立司禮監代皇帝審批公文

內閣與司禮監原本是權力相互制衡的產物

,到了

張居正主政內閣

時,因

與馮保個人關係密切

司禮監無疑成了張居正的後花園

史料記載:“

揭帖有居正竄改四字

”,也就是說

張居正有了批改聖旨的權力

,無論在那個朝代都是不可容忍的。

權力之爭

為了培養

皇室

接班人

張居正在萬曆身上投入了大量精力

。同時

張居正多次出現越權行經

,自認為所做的

一切都是為了朝廷,為了百姓

。誠然這種做法固然沒錯,

唯一錯誤的就是沒有認清自己的身份

看來張居正一廂情願,即便付出百倍心血

天下畢竟還是萬曆的

年幼的萬曆或許早已在內心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當自己真正掌權的那天到來,整治的首當其衝的便是自己的老師。

作為大明首輔

張居正提拔任用了眾多官員

嘉靖皇帝沉迷修道

,官員想見一面都十分困難,因此這些官員都把升官發財的希望寄託於內閣身上,自然

對張居正言聽計從

。到了萬曆年間逐漸形成了

以張居正為首的文官集團

,這可不是統治者願意見到的場景。

清算張居正也是在向文官集團表明,大明朝只有一個統治者

,他將所有權力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

總而言之

張居正是明朝歷史上最耀眼的政治明星

他所創造的改革制度現在看來仍具有可行性

,歷史也對張居正做出了極高的評價。如果張居正沒有早早去世,

或許明朝中興將會更徹底

,平心而論人無完人在巨大的誘惑面前,很少有人可以做到心如止水。

幾百年時間過去了,

世間對張居正的評價褒貶不一

“工於謀國,拙於某身”

或許是對他最確切的評價了。

推行改革

自然是

為明朝解決了危機

,扭轉了

政治腐敗、邊防鬆弛

的局面,鞏固了政權。然而為了保證改革順利,

張居正排除異己壓制思想,打擊對立派,將全力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

,收受賄賂、行事奢靡。

只是在明朝中期能出現這樣一個人物,是明王朝的幸運,也可以說是當時百姓的幸運

,是非功過也只好留給後人評說。

參考資料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