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為何慈禧死後一年才下葬?出殯當日,送葬隊伍真是“臭氣熏天”?

晚清那屈辱的歷史,令無數國人不堪回首,正是因為清政府的軟弱無能,使得八國聯軍在華夏這片土地上猖狂的肆虐。

他們不但用鴉片來毒害我們的國民,削弱整個民族的意志,而且火燒圓明園,搶奪文物,妄圖摧毀我們的文明,甚至侵佔我們的領土,分裂我們的土地,以縮小我們的版圖。而慈禧作為這段時期的掌權者,也不能不去背這個“鍋”。

慈禧的客觀評價

慈禧太后從26歲開始聽政,直到74歲去世,在這期間其實也並非一無是處,在她統治的半個世紀,基本上踉踉蹌蹌的維護了國家主權,而且她開啟了現代化的程序。

她提倡西化,廢除科舉,派留學生重返世界外交舞臺,她提拔海軍,改革官職,整頓立憲,避免了像印度那樣被分割成殖民地的命運,這些算是給子孫後代最好的禮物。

但是,作為清朝的最高決策者,在外國的不斷侵略和騷擾下,慈禧簽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並作出了無數的賠償,是她在近代造成了中國一百多年的屈辱。

慈禧真名葉赫那拉,滿洲人,咸豐死後成為清朝的現任統治者。1861年,咸豐皇帝在北京逝世,享年三十歲,慈禧等人發動了政變,將晚清的政治格局轉變為“垂簾聽政”的模式。

作為一個女人,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她能夠成為真正的最高統治者,不得不讓人佩服她的手段。

她是當時滿清最有權力的人,在中國歷史上,估計只有武則天在這方面能超過慈禧,但為什麼慈禧死後一年才下葬呢?

遲來的安葬

慈禧死的時間是1908年11月15日,而前一天光緒皇帝剛剛去世,

於是宮裡兩大人物一個皇帝一個太皇太后都等著出殯,但是兩人下葬之前,

還得把三歲溥儀的登基大典給辦了。

一番準備之後,在12月2日溥儀世正式登基,國號宣統,而慈禧下葬之所以晚了一年,還是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慈禧陵墓工程浩大,

在古代封建社會,皇室受到尊重,所以死後選擇理想的安葬地點並不容易,不僅要看風水,陵墓的建設還要豪華。與普通人不同,老百姓只是捲起一個墊子就埋了,

作為滿清的統治者,慈禧自然不想在這方面委屈自己。

在慈禧陵墓的建設過程中,她有著很多的要求,這使得工匠們花費了無數的精力和財力才最終達到了慈禧的要求,陵墓建成4天后,慈禧就去世了。

但這時陵墓還沒有裝飾好,慈禧不能葬在裡面,所以只能讓慈禧暫時停屍,直到墓室裝飾完成,慈禧的陵墓遠非光緒帝的陵墓所能比擬,雖然之前已經動工了好幾年,但全部完工已經到了慈禧去世之後了。

二是古代統治者都有安排隨葬品的習慣,

慈禧生前喜歡奢侈,死後也盡顯著奢侈。在慈禧還活著的時候,她就敢用軍費開生日會,更不用說她死後的葬禮了,所以慈禧為她的葬禮準備了很多喪葬用品,準備這些喪葬用品要花很多時間。

慈禧的棺材用的是上好的金絲楠木,並從遙遠的雲南給運送過來,光是運輸費就是花了好幾萬兩銀子。至於夜明珠寶石之類的,就更是數不勝數了,所以這也都是需要時間的。

第三就是時間的選擇,當時據說來年的11月9是好日子,於是就定到了這一天。

第四和光緒皇帝有關

,光緒皇帝死後才一天,慈禧就去世了,雖然光緒皇帝沒有實權,但畢竟他有皇帝的頭銜。

按照清朝的規定,

無論如何光緒皇帝的葬禮都應該在慈禧太后面前舉行,慈禧的葬禮可以延期。

“臭味”的來源

那為什麼說慈禧送葬隊伍卻臭氣熏天呢?1909年11月5日,慈禧葬禮開始之後往定東陵出發,而送葬隊伍臭氣熏天,這其實也只是民間的傳說罷了。

有人會想是不是慈禧的屍體發臭了,其實那也是不可能的,那個時代的儲存屍體的技術也已經是相當成熟了。康熙帝把孝莊太后的屍體放了38年才下葬,那就更不用說慈禧的屍體才只放了一年了,完全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那麼臭味是從哪裡來的呢?其實大家可以去想一想,慈禧太后的送葬規模無比龐大。其中,高官、貴族、軍隊還有幹活的也有整整好幾萬人,

連續走了近5天才走到東陵,

這期間人們身上難免會出現味道,而騾子和馬沿途連拉帶尿,不臭才怪。

而且,還有不斷燒著的香所發出的菸灰味,混合在空氣當中就會充滿非常不合時宜的味道,想不臭都難。

此外,為了盡孝,當時的隆裕太后特意準備了上百道菜作為慈禧太后的“最後一餐”。經過五天的旅程,

這幾百道菜已經腐爛發臭了,所以在那個時候,人們會認為送葬隊伍很臭,這些菜“貢獻很大”。

這個臭氣熏天的說法呢,確實來自於民間,但這個“臭”呢,指的不僅僅是隊伍傳過來的氣味,還有暗指慈禧操控朝政,40多年搞的國家烏煙瘴氣,被列國凌辱,百姓民不聊生,其實是說她“遺臭萬年”。

小結:

慈禧在世的時候,玩弄權術,貪圖享樂,對於國家的興與亡和百姓的安和危,可能遠遠比不上她縱橫權術的快感和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即使貴為帝王,其實也不過幾尺之軀。慈禧在去世之後,大興土木修建陵墓和極盡奢華的陪葬珍寶以及隆重的出殯儀式,不僅是勞民傷財,而且絲毫不能提升她在百姓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