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古人都是用紙糊窗,颳風下雨的時候,糊窗的紙不會壞嗎?

在很多的古裝劇當中,都經常出現一個鏡頭,那就是窗外有人想要窺探屋內的時候,都是將手指放嘴裡溼一下,然後將紙窗戳個洞,從這裡也看得出,古代絕大多數窗戶都是紙糊的。

現在使用玻璃窗的人或許不太能想象,就算幾十年前,仍有些地方的窗戶是紙糊的。

既定印象裡,覺得紙窗既沒那麼通透,而且也很不結實,並不是做窗戶的理想材料,根本不能和玻璃相比,然而在古代,人們使用紙糊窗戶,也是無奈之舉。

其實,最早的房屋建築是沒有窗戶的,或者說有窗戶,但上面並沒有玻璃或者紙之類的附加材料,只不過是個木框子而已。

窗戶的出現,是人們為了讓房屋內更加透氣通風,讓光線照射,因此才誕生的。

可早期的窗戶出現以後,並不透明,因為根本沒有透明的材料,只不過是用一塊木板覆蓋在窗戶上,需要通風透氣與照明的時候,就用木棍撐開或者直接將其拿掉。

除此之外,人們也會用草蓆、竹蓆之類,而有些富貴人家,覺得這樣的窗戶讓室內實在非常不透氣也不透光,所以他們開始使用絹布之類的絲織品做窗戶。

儘管絲帛布匹之類的紡織物並沒有那麼理想,但比起木板之類,已經是好了很多,東漢造紙術出現了以後,人們開始將紙糊到了窗戶上。

絲帛之類的紡織物畢竟很昂貴,而且透光性也無法跟紙相比,因此迅速消失了。

當然,即便如此,在南北朝之前能夠使用紙窗的人也並沒那麼多,因為造紙術在誕生後幾百年裡都不太理想,質量很差產量也不高。

南北朝以後,造紙術突飛猛進,不僅產量猛增而且質量變得非常好,尋常百姓家裡也能夠用得起了,而當時還出現了專門用來做傘與糊窗戶的紙張。

一開始的窗戶,就是個大木框子,如果上面覆蓋一張紙的話,很容易破損,唐宋時期窗戶開始出現窗欞,也就是各種木格子。

窗欞的出現不僅讓窗戶更美觀,而且使得窗戶紙變得更耐用,不至於那麼容易破損。

人們用來糊窗戶的紙,是經過特殊處理的油紙,不僅透光性更好,而且如果不是刻意去戳破的話,也還是比較結實的,中式建築窗前有屋簷,風雨並不容易直接打到窗戶上。

當然,再怎麼結實終究還是紙,時間長了還是會破的,但那也沒關係,因為紙很便宜,如果破損的話就直接換新的就可以了,也不需要花很多錢。

《唐宋白孔六帖》記載“糊窗用桃花紙塗以水油,取自甚明”,古時候用來做窗戶紙的紙,都是要刷桐油的,這樣做出來的窗戶紙不僅更結實透光,而且可以防水。

事實上,真正的古代紙窗根本不容易戳破,一旦用力過猛,就會發出聲響。

雖然紙窗可以防水,但畢竟還是紙,為了保護窗戶,古代建築往往都有很深的屋簷,大戶人家的屋簷往往都有好幾重,因此雨水風雪之類,並不容易打到窗戶。

建築方面的智慧,窗欞的設計,還有窗戶紙也是經過特別加工的,古代的紙窗並沒想象之中那麼脆弱,何況紙窗很便宜,想要更換也並不費勁費錢。

很多人覺得古人使用紙窗而不是玻璃窗,是因為古代沒有玻璃,可實際上玻璃在先秦時代就已經出現,只不過並不透明,而南北朝時代,從西域傳來的技術,中土已有了透明玻璃。

但是,玻璃在國內很長時間內,都屬於造價極高的東西,而且也沒人想著用來做窗戶。

明朝時期,開始出現玻璃窗,但數量非常少,而且也沒有那麼透明,由於透光性不太好,所以也沒什麼人用,清朝雍正時期,宮廷內出現了純透明的玻璃窗戶。

紙窗是古人的智慧凝結,是在當時的條件之下人們能夠想到的最好方法,紙窗造價低、結實耐用而且透光性比較好,更換也容易,還算是比較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