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國富祚短:隋朝短命的原因

引言

史家評判短命的王朝,多會提及秦隋,這兩朝皆是統一的帝國因暴政頃刻間便傾覆,但是兩朝暴政的內容是不一樣的,秦之所以滅亡是因為其施行過於嚴苛的法律,而隋朝則是因為統治者的貪婪。

一、開皇及大業初期:盛世下的王朝

578年,宣帝繼位但是卻不願理朝政,僅僅在一年後,他就退位將自己的皇位讓與太子,當時帝國實際的掌權者已是同時擁有左相、督察軍事、皇后父親三重身份的楊堅。在經過一番籌措後,楊堅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便廢小皇帝自立為帝,改國號為隋,且將都城改名為大興。

此次王朝的更迭,是一場僅僅發生在上層貴族中的政治事件,並未下滲到民眾,未動及兵馬,所以自宇文邕時期北方和平富庶的局面並沒有改變。楊堅代周後深知自己在合法性上有所缺失,因而他實施了一系列的政策以鞏固自己的權勢。

《廿二史札記》記載:“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

首先便是弘揚儒學,儒學在南北朝時期對民族融合產生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雖然其文化地位在當時並不是很高,但各個政權卻十分強調他的政治作用,楊堅即位後開創了科舉制,將儒學納入明經科考試的範疇,徹底穩固了儒學在中原的地位。

其次便是進一步推廣均田制和減輕刑罰。隋朝建立以後,先是透過改變民間的選官制度以及進行大規模的人口普查將官員任命的權力收歸國有,將大量的勞動力從地主手中解放出來,同時還減輕了自北朝以來一直十分嚴厲的刑法,進一步擴大了勞動人口的數量,於是大量的土地得以開闢,政府的財政收入更是不斷增長。

楊廣統治的初期,依舊承襲他父親的制度,這便使得隋朝成為了中國有史以來最為富庶的一個朝代,它的富裕程度可以透過一個事例來證明,哪怕經歷了隋末的農民戰爭以及軍閥混戰,長安城內大業年間所建立的倉庫內的物資,一直到貞觀十一年才徹底的使用完。

二、國富民貧導致其統治基礎薄弱

眾人總以為隋朝的滅亡是因為楊廣本人對國力的消耗,但是現有的資料顯示:直初唐時期,楊氏家族所擁有的財富都沒有完全用完。所以隋朝的滅亡並非是皇帝開展多次大型工程將國力全部耗盡形成的。

根據上述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到隋王朝的富庶,但是王朝的富庶與民眾的富庶是兩件事情。王朝的富庶所依靠的是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制度的革新,以及最重要的一點:政府對於普通群眾財富的征斂。隋王朝面對經濟情況的好轉,過分貪婪的從百姓手中斂財,據史料記載594年,關中地區大漢,糧食歉收導致餓殍遍野,隋朝當時在長平以及廣通都貯存著大量的糧食,可是政府面對饑荒卻並沒有選擇開倉放糧。

楊廣統治的中後期,他為了顏面問題三次征討高句麗,試圖將其由自己的附屬國完全轉變為自己的領土,但是三次征討的結果都是失敗,由此導致山東河北這兩處被大量徵兵的地區勞動力大量缺失,這也是隋末的起義軍始於山東河北的原因。除此之外,修築大運河原本是連線富庶的江南地區與兩京的偉大工程,他卻因為自己的私慾過分的徵集勞動力,壓榨運河沿途的百姓。

皇帝的剛愎自用以及好大喜功是王朝傾覆的直接原因,但歸根結底,隋朝滅亡的原因是其三十年來對百姓的暴斂,面對農民起義時,楊廣的態度其實是不屑的,甚至在手下將領發起叛亂時他亦沒有過多的焦慮,按照他的判斷,這些均是掀不起大風浪的小插曲。他的判斷在一定程度上其實並沒有錯,只是他忽視了隋朝統治基礎早於十數年前便開始動搖,因而才有了最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的結局。

結語

回顧周隋唐三代的更迭能發現,其統治者不過是在北周的貴族中變換而已,因而有人將這段歷史認為是一段貴族爭權的歷史,但是古來興亡事,究其根本的原因還是天下的普通百姓,只有天下的百姓生活富足,王朝才能得以強大,僅僅是國富而民貧,那麼這個王朝勢必不能長久的存在。

參考文獻:

《廿二史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