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武則天稱帝預言不可信,裡面漏洞一籮筐,後人被騙一千多年

在《資治通鑑唐紀十五》中,言之鑿鑿地記載著一件事。說是在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的一天,李世民宴請武將,席間行酒令,要求每人講出自己的小名兒,輪到玄武門宿衛李君羨時,他說自己的小名叫五娘。

李世民劇照

李世民聽了很詫異,心說這是什麼女子呀,盡然有如此了得的身手?因為李君羨是守衛玄武門的武將,武功出類拔萃,否則不可能被委以如此重任,可他偏偏用一個柔弱女子的小名兒,於是給李世民造成了不小的心理衝擊。

更為重要的是,李世民猛然又想起了李君羨官爵貫籍中有一個“武”子,於是心裡很不痛快。為什麼會是這樣呢,李世民的毛病也太多了吧?其實這裡面大有文章。

原來,早先年民間盛傳著一個“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之”的讖語傳說,當時李世民還徵求過李淳風的看法。李淳風是一位天文學家,他參照“太白經天”的天象,肯定了讖語的準確性。時隔多年,當李世民在無意中從李君羨身上得到這些資訊後,所以一下子就產生了顧慮,面前這個“五娘”該不會就是那個“女主武王”吧!

李君羨劇照

怎麼辦呢?僅僅因為這些就殺掉李君羨,豈不有些草率?李世民考慮再三,決定將李君羨貶出京城,任命其為華州刺史。

李君羨上任之後,結交了一位術士,二人來往甚密。負有監察職責的御史感覺情況不妙,猜測二人想圖謀不軌,於是便上書彈劾了李君羨。李世民本就為讖語一事耿耿於懷,這下正好找到了把柄,於是就將李君羨殺了。這件事對於後來的武則天來說,就是李君羨做了她的擋箭牌,因為那句讖語正好應驗了她的身上。那麼既然李世民知道了讖語中的威脅,為什麼不採取更周全的應對措施呢?

李淳風劇照

其實早在公元634年7月,李世民就秘密召見了李淳風。李世民問:“如今國勢向好,朕每日殫精竭慮,唯恐出現紕漏,朕也深知大唐江山不可能傳至千秋萬代,但不知將來替代我大唐者將是何人?還望愛卿仔細為朕推算一下!”

李淳風回答說:“根據前朝經驗得失,失民心者必失天下,如果陛下一如既往地實行仁政,愛民如子,讓百姓安居樂業,這江山就不會輕易易主了!”

李世民聽了還是不太放心,因為時下正流傳著一則“唐朝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讖語,使得他心裡惴惴不安,所以要向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太常侍李淳風求證一下。故此,李淳風的回答並不令他感覺像是敷衍,於是他又感嘆著問:“如此甚好,但不知朕的兒孫能否守住這錦繡河山!請問愛卿,朕百年之後,我大唐果真不會出現變故嗎?”

李淳風聽了李世民的逼問,臉上立刻顯出很無奈的表情,他搖了搖頭,嘆口氣說:“唐朝三代之後,女主武王當立,所言不虛,而且這個人就在這皇宮之中,30年之後此人就會出手,到時陛下的子孫們幾乎會被誅殺殆盡!”

李世民聽了,後背發涼,暗下決心,絕不能讓此人得逞,必須立刻除之。想到這裡,他問李淳風:“既然如此,愛卿不可隱瞞於朕,此人是文官還是武將,朕即可要將其緝殺,以為國家除去這個禍患!”

李淳風說天命難違,這是誰也不能改變的事情,陛下如果殺了一個“女主武王”,後面還會出現下一個“武王”,陛下為保江山,也不能錯殺無無辜呀!再說,三十年之後,那個人已近暮年,內心會變仁慈,造成的破壞不是太大,如果變成一位青年人,後果會更加嚴重,望陛下三思而後行。李世民聽了覺得很有道理,於是便打消了殺人的念頭。

武則天劇照

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唐為周,李家子孫也隨之遭了殃,除武則天與高宗李治生的兒女及他們的孩子有所保全,其餘倖存的李姓族人寥寥無幾。所以有後人質疑,當初李世民為什麼不殺了武則天以絕後患?在這裡,我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一、如果讖語一說屬實的話,那麼李世民根本就沒有懷疑到武則天的頭上。我們看李淳風的話就很有問題,他既說“武王”就在宮中,卻又勸誡李世民不要錯殺了好人。事實上,想要弄清楚宮中有多少“武”姓女人,並不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再說武則天就是李世民的五品才人,她都為李世民侍寢了,李世民怎麼可能對這個“武王”熟視無睹呢?總之,李世民想找出宮中這個“武王”太容易了,更何況,那個“武王”將來要誅殺他的子孫們,他怎麼可能忍氣吞聲!

二、時間上有出入。武則天是於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入的宮,李世民召李淳風談話是四年前的事情,那時的武則天才十歲,尚在家中。這樣一來,就與李淳風說的“武王就在陛下宮中”就大相徑庭了。

三、李淳風勸阻李世民的理由太牽強。他說三十後“武主”已經變老,不再兇狠,對李氏子孫會手下留情一些,如果換成年輕“武王”,將是李氏子孫的滅頂之災。可實際上武則天並不仁慈,所幸存下來的幾個李氏族人,也不過是她的親兒子和親孫子罷了。

所以,最終的結論是,要麼李世民沒有懷疑到武則天,要麼李世民召李淳風求證的內容是編造出來的故事。如果再往下推斷,就連“唐朝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之”的讖語也是後來編造出來的東西,背後的授意者自然就是武則天,因為她需要找到取代唐朝的“合理”依據。

讖語也稱讖緯,其實就是占卜類的東西,古人從商朝時就開始使用,比如甲骨文的主要作用就是輔助做這些事情。西漢末年,讖緯之說開始盛行起來,併成為改朝換代的開路先鋒,因為那些想當皇帝的人都是追著它的影子當上皇帝的。比如新朝王莽、光武帝劉秀、唐高祖李淵等等,所以武則天也不例外。在今人看來,這些東西荒誕無稽,可在古代確實發揮過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