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為何明以前封王以秦趙魏等命名,而清朝卻以恭親王、禮親王命名?

在我國曆史的歷朝歷代中,有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隻要封王,其封號一定對應著秦、趙、魏等象徵著國家的名號。而清朝卻是個例外,清朝的封王中,等級最高的是親王,清朝封王基本上在爵位之前加以吉祥的文字作為封號,並不以地區或國名為封號,例如恭親王、禮親王等。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清朝皇帝需要鞏固自身統治,防止親王叛亂。

(一)清朝之前為何以國號封王?

先說清朝之前的國家為什麼以國號封王。我國封建時期的許多風俗文化都是源自於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孟子等人的思想一直主導著後世人們的思維模式,所以,在封王這件事上,歷朝歷代也參照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分佈。

在歷朝歷代的封王行為中,被封為王的人絕不僅僅只有一個空頭封號,而是還有著屬於自己的封地。所以皇帝往往會將封地的地名作為封號賜給受封者,這就是明朝以前封王以國名或地名為封號的直接原因。

(二)清朝的爵位制度:親王最高

在清朝的爵位制度中,親王無疑是地位最高的,還有被稱為“王中之王”的鐵帽子親王,擁有著世襲罔替的權利,地位僅次於皇帝。比親王低一等的當屬郡王,郡王也是很高的封爵,在清朝數量也比較少。比郡王再次的就是貝勒、貝子等爵位了,擁有這些爵位的人就比較多了。

那麼為什麼清朝不以國名或地名作為親王的封號,而是以吉祥的文字作為封號呢?那是因為清朝只封王,不封地。清朝的親王們身份雖然尊貴,也或許擁有一些兵權,但他們的王爵只象徵著榮譽,是沒有封地的,也就是說,他們時刻在京城受到皇帝的控制,沒有任何特殊實權。

(三)清朝為何只封王不封地?

那麼清朝為何封王不封地呢?這裡有兩個說法,一個是說清朝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想要特立獨行,在爵位的分封上進行創新,才有了後來的親王、郡王等爵位。另一個說法則是,清朝最開始是有可以封地的王的。

康熙朝就曾有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等擁有封地的異姓王,但最終的結局是他們紛紛反叛。所以清朝的後世之君在有了前車之鑑的情況下,害怕再出現類似於三藩之亂的事情,就不再給王爵進行封地了。

綜上所述,清王朝在王爵的封號上與我國古代其他王朝差別巨大,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其他王朝的王爵擁有自己的封地,以封地為封號,而清朝的王則沒有封地,只能夠選用個別文字來作為封號。

背後更深刻的原因,則是封建帝國在管理上的不斷創新,中央集權程度的不斷加強,這樣種種推陳出新的舉措,也讓清朝作為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統治了中國接近30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