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在靜止的時光裡看武漢,武漢是一座擁有不滅軍魂的城市

在靜止的時光裡看武漢,武漢是一座擁有不滅軍魂的城市。

歷史上的武漢,無論是從誕生和發展,從來和“

軍人

”“

軍事

”密不可分。

中華民國時期: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起義於武昌爆發。革命成功後,起義軍宣佈脫離清朝,建立軍政府,成立中華民國。隨後中國各省響應,清朝被推翻,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時代宣告結束。武漢成為改變中國命運的地方,於是每年十月十日的武昌起義紀念日,定為

中華民國的國慶節

明代: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攻克武昌時,第六子朱楨出生,因而在朱楨長大後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擴建,成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武昌繼續成為湖北乃至中部地區的政治中心,明楚王之布政使司衙門駐武昌府。

明代中後期,武漢的漢口崛起。

宋代: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郡。南宋時期,武昌再次成為中國僅次於首都地區的第二大政治軍事據點,抗金英雄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8年,在此興師伐金,因此岳飛也被朝廷封為

“鄂王”

,武漢也曾遍佈

“嶽王廟”

的遺蹟。

三國:

現代武漢的起源,是東漢末年江夏太守黃祖在今漢陽月湖附近所建的“

卻月城

”和東吳孫權於223年在今武昌蛇山所築的

“夏口城”

。孫權築夏口城時,在蛇山附近的城牆上修築了一座瞭望塔,這便是後來舉世聞名的黃鶴樓。

武漢的文化底蘊

什麼是城市文化?

似乎,每個人對於城市文化的理解都不同。曾經在《南方週末》上看到這樣一段話,覺得很是合適:

“巴黎人既珍視上千年的城堡和教堂,又樂於接受工業化時代的埃菲爾鐵塔,同時也痴迷屬於城市底層的小書攤(聯合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大概就是講的

城市文化的多元性

,其實武漢也是一樣。有人說,武漢只有商業文化、碼頭文化、市民文化,都是一種俗文化。

但武漢3500年的歷史畫卷中早就已經記載了許多不朽的文化,而這些最直觀的體現方式莫過於博物館了。

而說到博物館,那就不得不提一下

“湖北省博物館了”

,館內四件

“鎮館之寶”

聞名世界。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其中之一:

“越王勾踐劍”

藏有重器的“湖北省博物館”坐落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東湖路160號,瀕臨風景秀麗的東湖之濱,成立於1953年,館名董必武題寫。湖北省博物館佔地面積約123畝,建築面積49611平方米,展廳面積13427平方米。

“春秋五霸”

之一的越王勾踐所佩之劍“越王勾踐劍”就被館藏於此。

越王勾踐劍

公元前494年,吳國和越國的軍隊進行了一場生死搏殺,越軍大敗。在獻上了絕世美女西施後,越國的國王勾踐成了吳王夫差的馬伕。

臥薪嚐膽、忍辱負重二十年後,勾踐回到越國,他任用賢臣,發展生產,東山再起。用了9年時間滅掉了吳國,併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名霸王。

“鳩淺”

就是這位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的名字。而

這把劍就是這位春秋霸主的王者之劍。

越王勾踐劍入選

“國家寶藏”

節目後,名滿中華,享譽世界。

再造版《越王勾踐劍》由湖北省博物館授權監製,玉雕大師袁廣如、袁霖父子,沈廣隆劍鋪第四代掌門人沈新培全力創作而成。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袁廣如坦言:

“玉雕講究神韻的展現”

“以和田玉再造天下第一劍,對我來說挑戰性極大”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北京工藝美術特級大師

和田玉版《越王勾踐劍》創作大師

袁廣如大師從事玉雕工作50餘年,對玉文化和玉雕技法的研究極其精深,是中國玉雕界的金字招牌,他的作品獲得過“天工獎”、“百花獎”等諸多玉雕最高獎項,足以證明他在中國玉雕界的地位之高。

中國玉石雕藝術大師袁霖介紹,最困難的還是選料,由於劍較長,對玉料的要求極為苛刻。

中國玉石雕藝術大師

北京工藝美術大師

和田玉版《越王勾踐劍》創作大師

袁霖大師擅長玉器瓶素類的設計與製作,作品多次在國內玉雕評比上獲獎。師從其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袁廣如,對宮廷玉雕和中國玉文化有著深刻的見解。

劍身通長55。6釐米,

意味著需要幾噸大型和田玉為運料,不斷切割、打磨製作,雕刻工程中出現水線、裂痕,就要捨棄,成型十分不易,成品率不到百分之十。

加之劍身過長且需雕刻上百菱形紋,容易斷裂,只有玉質足夠細膩的和田玉才可進一步細琢。

製作過程中玉劍曾斷裂多次。最終推出

和田玉白玉版、碧玉版、青玉版、銅版

《越王勾踐劍》。

多位文博專家高度肯定“越王勾踐劍”再造意義,稱其集國寶文物、大師、珍稀和田玉、頂級技藝於一身

,在借鑑古人的藝術思想、工藝特點、技法運用等前提下,推陳出新,使得千年古韻和現代審美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