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供職於宮廷的歐洲畫家,不僅自己作畫,還將歐洲繪畫技法傳授他人

歡迎關注紫禁城!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

徐楊繪《乾隆南巡圖卷》(第九卷)區域性

從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的記載中,能知曉這些歐洲畫家不但在宮中從事大量的繪畫工作,還將歐洲繪畫的方法和技藝傳授給中國的宮廷畫家,使這些中國畫家筆下出現了歐洲的「靜物畫」、「全景畫」、「天頂畫」等,繪畫的風格別開生面,既有別於同時代的中國畫壇,也不同於此前各朝各代的宮廷繪畫。

清郎世寧嵩獻英芝圖軸 絹本設色

縱二四二·三釐米橫一五七·一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郎世寧等歐洲畫家在宮廷中供職,他們不但自己作畫,還將歐洲繪畫的技法傳授給同樣供職宮廷的中國畫家,這使得一部分中國畫家的畫風多多少少帶有歐洲繪畫的痕跡。

比如郎世寧就曾經有過多名中國徒弟,包括斑達裡沙、八十、孫威鳳、王玠、葛曙、永泰、張為邦、張廷彥、丁觀鵬、姚文翰、王幼學、王儒學、孫祜、於世烈等。

清郎世寧海西知時草圖軸 紙本設色

縱一三六·六釐米橫八八·六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知時草,西洋進貢而來,音譯為「僧息底斡」,即含羞草。其得名是因為「以手撫之則眠,逾刻而起,花葉皆然。其起眠之候,在午前為時五分,午後為時十分」,十分準時

斑達裡沙,其名未見於畫史記載,生卒年亦不詳。根據檔案的敘述,他應當是康熙末年至雍正初年的宮廷畫家。

筆者曾經見到斑達裡沙所畫的《人參花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照片,畫幅上有康熙皇帝的御題詩,畫面具有很濃厚的歐洲風味,是一幅風格獨特的靜物畫。

清斑達裡沙人參花圖軸 紙本設色

縱一三六·一釐米橫七四·二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八十,從名字看,此畫家可能是滿族人,其姓名和生平未見畫史記載。根據檔案敘述,其生活年代與斑達裡沙同,但是未見他的作品存世。

孫威鳳,字翔九,吳縣(今屬江蘇)人,生卒年不詳,畫史上曾錄其名,其父孫阜是康熙時期的宮廷畫家,到雍正時子承父業,也進入宮廷供職。孫威鳳的畫作似乎亦未見傳世。

王玠,籍貫及生年不詳,於康熙、雍正初年供奉內廷,雍正五年(1727年)去世,未見其作品傳世。王玠去世後由其子王幼學入宮頂替。

葛曙和永泰,二人的生卒年和籍貫均不詳,從檔案記載來看二人生活年代與斑達裡沙同,但是未見二人有作品存世。

清張為邦歲朝圖軸 絹本設色

縱一三七·三釐米橫六二·一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張為邦,廣陵(今江蘇揚州)人,生卒年未詳。其父張震,大約於康熙、雍正時在宮中供職,張為邦則於雍正時進入宮廷供職,擅長畫人物、翎毛、樓觀。《石渠寶笈》一書收錄張為邦作品共七件。

張廷彥,張為邦子,生卒年未詳,於乾隆九年(1744年)進入宮廷供職,擅長畫人物、山水、樓觀。

清張廷彥弘曆行樂影象貼落 絹本設色

縱一一九·一釐米橫二一三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雖然文字資料中未見張廷彥曾經學習過歐洲畫法的記載,但是從他留存下來的作品,如《乾隆行樂圖》大橫幅(故宮博物院收藏)、《平定烏什戰圖》大橫幅(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看,具有焦點透視的因素,顯然也曾受過西洋繪畫的影響。

《石渠寶笈》一書中載張廷彥作品共六件。

原文作者:聶崇正(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9年11月刊《西洋畫家與清宮繪畫 》(因篇幅有限,原文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