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田園詩人陶淵明:亂世的寫照

談及古代中國隱士,大抵想起的第一人是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對於陶淵明人生的評價,大抵又分為兩派!一派為同情派,一派為崇尚派。

大多數人將陶淵明與王維相比較,倆人同為隱士,不得拿來比較。同情派認為,陶淵明做隱士沒有意義,連基本生存條件都不能創造。“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草盛而豆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生的終點也在餓肚裡結束,怎麼不悲慘。而唐代五絕代表詩人王維,拿著高工資,在空谷幽蘭之處的別墅裡聞鳥鳴澗,聽空山人語音,不由得便嘲笑陶淵明隱士做得太悽慘。

或許人人都向往王維那樣的隱士生活,但我謝絕這樣的空山!因為,這都是歷史變遷造成的。魏晉南北朝斷代史是公認的中國亂世時期,而唐代,便如一個極樂盛世。登不上朝堂政治舞臺的隱士,在此二者之間,人生便有了很大的改變。

陶淵明幾為出仕,又幾為歸隱,並非內心不堅定,而是亂世烽火,群雄亂起,由不得人自由!陶淵明此行為其實間接地反映了亂世對學士大家的影響。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大抵多數人偏愛陶淵明源自《飲酒》中的田園生活,其中又對這句名言十分喜愛。但若論他的田園生活,確實沒有什麼什麼可崇拜的,既沒有空山耳語,也沒用鳥鳴時濺,只有種不完的田,挨不完的餓。

真正崇拜陶淵明的,應該是他的人生精神。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實際上與摧眉折腰事權貴而不得開心顏的李白有幾分相似,他若是在唐代,或許能夠站在朝堂之上,但與李白孤傲落寞,可能不差多少。陶淵明最值得讀的詩不該只是《飲酒》,真正表達他的內心所向的應當屬《山海經》《形影神》,《歸園田居》卻是他心中矛盾的體現與不理世俗的精神。

魏晉南北朝時陶淵明詩不為人所愛,鍾嶸《詩品》更是把陶淵明列為中品。唐代以後,陶淵明詩受人大大喜愛,模仿之人更為多了。

我想,對陶淵明人生感到同情,只是肉眼凡胎之人,而對陶淵明詩單作評論,是不懂亂世文人墨客的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