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春秋時期的魯國是怎麼走向衰落的?三桓專政是怎麼走向衰亡的?

春秋時期屬於爭霸的時代,但是仔細觀察可以發現,諸侯之間的爭霸戰爭,大多集中在春秋前期和中期,到了春秋末期,爭霸戰爭變少,而諸侯國內部之間的鬥爭成為主流。早在春秋中葉,諸侯政權就逐漸下移到卿族手中。到了春秋末年,大夫專政成為常態。在魯國,最為著名的就是

“三桓專政”

魯國政權一度落入家臣子之手。

三桓

“三桓”是指公族出生的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的後代,在禮崩樂壞之下,先是諸侯不再聽命於周天子,甚至與周天子兵戎相見,周王室力量衰微之下,周天子這個天下共主的人設也坍塌了。諸侯們的行為,可以說是為國內的卿族作了個“榜樣”,所以他們也有樣學樣的開始不聽諸侯們的指揮,有的甚至將國家大權抓到自己手中,讓諸侯也成為如周天子一般的存在。魯國三桓專政把持著國家的大權,時間長達幾十年。同樣是卿族掌權,同樣是權力下移,晉國最後被趙、韓、魏三家瓜分,而魯國為何卻堅持了下來。

西周的等級示意圖

魯國的三桓,出現於魯莊公時期(公元前693年-公元前662年)。魯莊公的父親事魯桓公,一共有四個兒子,其中魯莊公繼承了君主之位,其他三人便合稱為“三桓”。孟孫氏的始祖就是慶父之亂中的慶父,又稱“仲慶父”,所以其子孫也稱“仲孫氏”。慶父死後,其子公孫敖為卿,此後時代為魯國的司空,封邑於成。叔孫氏的始祖是叔牙,其子孫時代為魯國的司馬。季孫氏始祖是季友,其子孫時代為魯國發司徒。三桓分別掌握了魯國的三公的位置,可以說是勢力龐大。

三桓世系

魯僖公時,季友執政,奠定了三桓的政治地位。後來,東門氏執政時,三桓的勢力已經很強大了,成公,襄公之時,三桓三分公室,形成了三家專政的局面。公元前590年,魯成公繼位,因其年幼,季文子、孟獻子掌握魯國內政,叔孫宣掌握魯國軍權。前572年,魯成公死,襄公繼位,襄公當時只有3歲左右,魯國內外大政全部由三桓包攬,襄公十一年,三桓三分公室,魯國國君從此徹底喪失了軍權。襄公後來逃往楚國,怕三桓不容他,幾乎不敢回國。魯昭公時,三桓的勢力達到頂峰,氣焰十分囂張跋扈。勢力如此強盛。

三桓分魯

三桓為何不瓜分魯國。首先的一點便是,

在他們的實力達到頂峰之時,三桓與家臣之間的矛盾也開始顯露出來。

三桓專政魯國時,並沒有將注意力放到自己的家臣身上,而是專注於對付國君和國家政治方面,因此忽略了本家族內部的事物,為了家臣可乘之機。魯昭公時,家臣的叛亂已經影響到三桓的實力,到定公、哀公之時,家臣執政越演越烈。叔孫氏和季孫氏兩族由於家臣引發的內亂,實力遭到削弱,在這種內耗之下,實力嚴重受損。

卿族家臣

其次,要注意的一點是,

魯國國土面積狹小

,根本無法與晉國相比,。晉國時春秋時期的強國在其發展過程中,吞併了周邊許多小的諸侯國,是的自己的國土面積變得龐大,就算趙、韓、魏三家分晉之後,領土面積也不算小。而魯國就不一樣了,當時魯國的領土面積還不到晉國的三分之一,若是在一分為三,在春秋末期群狼環伺下,估計很快就會被吞併,三桓也不是傻子,如何考慮不到這一點。

春秋後期地圖

還有一點,三桓與趙、韓、魏三家異姓卿族不同,三桓本就出自魯國公族,算起來還屬於魯國公族內部的權力爭奪,所以,算是同出一源,既然國家權力已經掌握在自己手中,國君幾乎都成為擺設了,自己便沒有必要再將魯國分裂。而晉國則是異族崛起,公族衰落,並且還不止這三家。晉國的卿族之間互相征伐吞併對方,打來打去最後就剩下三家,公室又沒有力量對抗卿族,這三家就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誰也不能奈何誰,最後才導致了“三家分晉”。

三桓之亂

一個歷史事件的背後,原因是十分複雜的,並不是簡單的幾句話就能表達清楚,要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時代特色去看待求證,才能窺見一點歷史的真相。

參考資料

《春秋史》

《山東政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