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明末時,明軍的戰鬥力對比八旗兵並沒有明顯優勢?

縱觀歷史,並不覺得八旗兵有多強,主要是明末太弱,就差這根稻草了,戰爭結果,取決於戰爭雙方綜合實力對比,明末政治經濟早就臨近崩潰,民心思變,很多地方壓根就沒有抵抗。機動力強:薩爾滸之戰輾轉多地,沒有延遲。組織力強,戰鬥意志強:面對臨時整合起來的兵力幾乎和後金入寇軍相當的滿桂軍和洪承疇軍實現了全殲,這是唯有的兩場兵力沒有一邊倒碾壓但是最終結果實現了碾壓的戰鬥,充分證明了後金軍極強的戰鬥力和戰鬥意志。

人多打人少,薩爾滸之後明軍精銳盡喪,後金處於完全的進攻態勢,明軍剩餘軍隊七零八落四分五裂,關外各地所有的守軍加起來才能勉強相當於後金的軍隊數,而且野戰又不能打。於是後金很快就能攻破遼東的各大據點。必勝的信念,後金自起兵以來基本沒有受到過任何嚴重的挫敗,唯一能沾點便宜的毛文龍也不是一合之敵,朝鮮蒙古更是俯首稱臣,面對堅守明軍只是對高聳的城牆產生了一點不適應,但是很快皇太極就聽從袁崇煥的建議快速引進紅夷大炮,攻克了這個難題。

後金的軍隊強度其實相對一般,早期明軍完全沒有把後金軍放在眼裡,和蒙古的戰鬥有點菜雞互啄的意思。等後金軍軍隊大成之後,又感覺明軍實在是太弱勢了,兩邊實際上從來沒有在對等的情況下好好打過一仗,滿桂是久敗,臨時拼湊,洪承疇是退兵引發潰敗。事實上八旗兵單人戰鬥力對比明朝甚至闖軍差距不大,甚至可能還不如明軍闖軍的少部分精銳。

八旗兵大多數的硬仗都是在區域性的數量優勢下勝利的,比如努爾哈赤的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後來幾次面對明朝的數倍大軍,幾乎都是明朝自己戰出現陣前有人帶兵撤離的留下了的孤立無援人數還少才失敗的。幾次下來還剩下的遼東軍隊大多數都是面對八旗不敢戰或者內鬥內行外鬥不行的,當然不敢野戰。事實上八旗入關後的表現對比關外搶眼的戰績反差很多,入關後硬仗幾乎是投降的漢軍打的八旗在長江南的幾次硬仗更是損失慘重。

當然這和八旗入關後腐化的速度非常快有關,但是八旗本身在關外的戰鬥力和宣傳上的水分很大也有關係。看看明末的這些戰爭就大概知道,包括萬曆年間對日本的戰爭,就會發現明軍戰鬥力強的部隊,很少,不管,戚繼光,李如松,袁崇煥,都不到萬人的規模,除去這一點精銳之外,大部分都是普通兵,更詭異的更來了,把精銳和普通兵都計算在內,在對陣的時候,明軍的數量居然更少,很難想象,偌大的中原,居然拉出來打仗的部隊,比日本,後金還要少,跟蠻族比起來。

明末時明軍的戰鬥力對比八旗兵並沒有明顯優勢,再加上數量少,被打殘那簡直是一定的,跟永樂大帝,橫掃漠北的50萬大軍比起來,很難想象,經過了100多年的發展,明軍居然只能拿不到1萬人的關寧鐵騎,去跟後金打仗,很傳統的兵農合一兵制,所有民族從部落社會進入到國家過程中都會選擇。即部落的所有男性成年成員都是士兵,和平時候種地,戰時拿起武器成為軍隊。先進肯定說不上,只不過適合當時後金的社會狀態,其統治階級成員還沒有來得及腐化,生機勃勃,所以其戰鬥力比明末的明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