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宋高宗對秦檜信之不疑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宋高宗

秦檜自帶著妻小南歸、力主議和之後,便深得宋高宗趙構的寵信,一路加官進爵,最終被委任為宰相,其間雖短暫的因彈劾罷相,但沒過多久便在高宗的庇佑之下再度崛起,最終在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再度拜相,前後執政達十九年之久,歷封秦、魏二國公,並且在死後被追增為申王,毫無疑問乃是實至名歸的權相+寵臣。

秦檜是到金軍大營談判之時被扣留而成為俘虜的,彼時的官銜乃是御史中丞,是御史臺的最高長官,官職並不低,金朝沒有理由不重視他。此外,秦檜是標準的讀書人出身,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不但能帶領妻小擺脫看守,而且竟然千里奔波,從敵境平安無事的回到江南,以高宗的智商,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玄機,然而,高宗偏偏對他信之不疑,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原因之一:高宗和秦檜都有被金軍扣留的經歷。

靖康元年(1126年)春,金兵第一次包圍開封府時,金軍下令宋朝的親王、宰臣前去軍中議和。宋欽宗命少宰張邦昌為計議使,與趙構同去金營。金軍元帥斡離不扣留趙構在金營十餘日,適逢京畿宣撫司都統制姚平仲在夜裡襲擊金人的營壘,金人責備宋朝使臣,張邦昌十分恐懼,伏地痛哭,趙構不為之所動,斡離不對此感到詫異,以為趙構不是真正的皇子,於是請宋朝廷更換五皇子肅王趙樞,構得以回朝。

靖康元年(1126年)閏十一月,汴京失守,宋欽宗奉表投降,被拘於金營。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宋徽宗、宋欽宗被廢為庶人,莫儔、吳開從金營回來,傳金軍元帥之命要推立異姓為帝。留守王時雍召百官共議立張邦昌,監察御史馬伸主張共進議狀,儲存趙氏江山。秦檜表示支援,遂寫議狀,上書金帥乞立趙氏為帝,被拘押在金營。

趙構與秦檜這段被扣留在金軍大營的經歷在日後群臣二人心理上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影響——他們近距離觀察了金軍的強悍,從而產生了金軍不可戰勝的想法,於是乎議和便成為了唯一的選擇!

原因之二:秦檜對天下大勢的判斷和大宋國力的評估與高宗完全一致。

北宋滅亡之後,金軍曾經在完顏宗弼的率領下“搜山檢海”追殺趙構,後者不得不亡命天下,甚至一度揚帆入海,才逃出生天。

金軍從河北出發,一路攻擊前進,經過河南、安徽、江蘇、浙江諸省,連續跨越了黃河、淮水和長江三條天然防禦帶,直線距離超過一千公里,在此過程中,無論是野戰還是攻堅,金軍俱是摧枯拉朽之勢,不可阻擋。

高宗由此得出的結論是: 宋軍完全不堪一擊——以守則無人,以奔則無地!

再者,被俘的徽欽二帝和整個趙宋宮室、北宋官員的慘痛境遇不可避免地傳到高宗耳中,不難想象,倘若兵敗被擒,等待他的必然是同樣的命運。於是乎在他的心目中,那些在朝堂之上慷慨激昂的文臣武將,要麼是不瞭解敵情的書呆子,要麼便是虛張聲勢、博取虛名。

在這種情況之下,秦檜在朝堂之上,直言金軍不可戰勝,抗金必然招致滅亡,在高宗看來,才是真正的“公忠體國”之言。恰在此時,主戰派的宰相張浚由於處置錯誤,引發了淮西兵變,守將率軍四萬餘人投奔偽齊,導致整個淮西無兵無防,佐證了秦檜的觀點。

在上述兩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高宗與秦檜這對君臣一拍即合,狼狽為奸,全力打擊以“中興四將”為代表的主戰派,最終夢想成真,達成了所謂的“和議”。高宗對秦檜在議和過程中的“忍辱負重”心存感激,也知道秦檜揹負罵名,極度依賴自己的庇佑,自然不敢亂來,於是乎便讓其大權獨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