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為與寒族爭奪所失去的中樞權力,王弘參與廢帝,事後卻自降官職

在徐羨之、傅亮、謝晦準備廢黜少帝之前,為了保險起見,將檀道濟與王弘一起召人健康,使他們共同參與廢立之謀。檀道濟本身就是屬於顧命大臣集團的,進京原本也是應該的。那麼,為什麼要把王弘也召入京中。

因為王弘出身琅琊大族,且琅琊王氏各支的潛在勢力和社會影響也是較大的。於是這些顧命大臣為了得到大族的支援,便用盡手段拉攏王弘參與廢立之事。這樣,門閥與寒人合作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得多。拉攏王弘還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王弘家族中人是劉義隆的部下。為了以後不被追究廢君之罪,拉攏王弘是非常有必要的。

王弘對於這些大臣的拉攏,其實是同意的。雖然廢黜是件大事,要冒極大風險的。但是王弘權衡利弊,果斷參與了廢立。因為當時朝政大權其實是掌握在徐羨之等人手裡,君主並沒有實際權力,所以廢黜成功的可能性是極大的,這樣的一份擁立新皇的功勞怎麼能夠拒絕。一旦成功,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會得到大的提升,對於這樣的機遇王弘是不會放棄的;從另一方面講,廢黜如果真的失敗,那王弘也可以推說自己是被迫的。並非首謀,以此推卸責任。不論從哪方面講,這件事對於王弘來說,都是利大於弊的。況且王弘出身門閥,心態不免也是高傲的,他並不甘心屈居於徐羨之等寒族出身的官員之下。他要翻身,只能一試,更何況諸多條件都是成熟的,都是有利於自己的。王弘心理清楚,只有自己進人中樞,才有機會與寒族爭奪門閥士族所失去的中樞權力。

政變的結果是預料之中的,劉義隆順利稱帝,他身邊的親信也進人了建康。這時王弘在文帝身邊的家族力量,相較於其他臣子就大了許多。這些顧命大臣在迎帝時,都已經為自身想好了應變之策,以應對繼位以後的突然發難。在劉義隆還未到建康時,徐羨之即遣謝晦就前往荊州就職,而檀道濟仍舊留在兗州。這樣謝晦和檀道濟就能手握強兵,鎮守要鎮,已能夠與朝廷對抗。從而與在朝中的徐羨之、傅亮遙相呼應,使文帝不能輕舉妄動。

顧命大臣集團的這一系列佈置,並沒有顧及到被他們拉幫人夥的王弘。在受賞賜時,王弘是以定策安社稷之功,進位司空的。對他來講,這個職位是明裡升官,論權勢其實是降了。王弘自降官職,就是表明自己在這場廢立中沒有大的作用。也是在暗示自己並不預謀殺君主,這樣巧妙地推卸了罪責。

其實廢少帝這件事,歷來人們都認為徐羨之等人做得對,因此稱讚者無數。但是對於王弘,好像沒有人知曉他曾經參與過此事。其實這也是王弘給自己留的退路,廢帝本就是大事,誰知道哪一天舊主會崛起算賬呢?與其提前備好退路,不如直接把自己摘出來,表示自己同此事無關。這也是王弘的高明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