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民國1塊大洋能幹什麼?舞女看不起,農民撿到卻笑得合不攏嘴

小時候聽大人們常說,以前在他們那個年代,一毛錢可以買到一瓶醬油,他們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也才一百多塊錢,但是那時物價低。而在民國時期的貨幣有銀元和法幣,我們經常在影視中看到他們用的錢是“大洋”,他們得到一塊大洋就十分高興,而大洋就是銀元,那麼大洋的價值是多少呢,真正的民國時期1塊大洋能幹什麼?舞女看不起,農民撿到卻笑得合不攏嘴。

民國時期有一種職業收入不菲,就是上海等大城市舞廳中的舞女,她們在舞廳中唱歌、跳舞,專門吸引一些上層人士消費。一名舞女一個月能夠賺到200枚大洋,是當時收入最高的行業之一,不過相對的她們的消費也很高,舞女們需要買昂貴的化妝品,還有時尚的衣服,這些在當時來說都是非常高的消費,只有一些富家千金和貴婦能消費得起。由此可見舞女這一行業有多麼的賺錢,但她們往往也要犧牲色相去陪酒。

而一塊大洋對於舞女來說,並沒有多大的用處,連一般的化妝品都買不了,但如果是一個農民撿到一塊大洋的話,他會笑得合不攏嘴,因為這一塊大洋能維持一家幾口好幾天的生活了。在上海這個城市來說一個工人一年,大概是在240塊大洋左右的工資,而普通的醫生和教師應該是在600個大洋左右,據說在當時有一個外國人到我們國家來教書,一個月就能掙到360塊大洋,而這些錢能夠讓農村家庭過上十幾年的生活。

上海一個工人的年薪大概是在240塊大洋左右,當時的上海是中國越繁華的城市。而在普通的城市之中,一個普通的工人一年就連120塊大洋都沒有,但依然能達到小康生活的水平。由此可見在當時的社會,一塊大洋對百姓來說它的價值是非常高的,農民們都是靠自己養著家禽和耕地來維持生活,一年下來根本不需要花什麼錢,而在以前的舊社會中,人們只為能夠填飽肚子生活,要是能夠撿到一塊大洋,可以飽餐好幾頓了,當然笑的合不攏嘴了。

而一塊大洋在當時能買到30斤的優質大米,也能夠買10尺的棉布,或是9斤豬肉等,而我們現在的大米1斤要十幾塊人民幣,折算起來一塊大洋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好幾百塊錢。不過從民國開始,一塊大洋能購買的東西就越來越少,他的價值慢慢的降低,十年後價值幾乎就下降到一半,也就是一塊大洋只能買到15斤左右的大米了。直到今天為止,物價還在加速的上漲,貨幣的價值越來越低。

而如今我們國家的經濟水平越來越高,貨幣的面值也慢慢的降低,我們的生活比起民國時期要幸福的多。而當時我們國家貧窮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晚清政府的腐敗,導致了國家落後的現象,最後還遭遇其他國家的侵略,讓百姓窮苦生活了幾十年,所以我們這一輩人出生在這個時代,本身就是一種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