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孔子的馬被農夫扣下,善辯的子貢卻討不回,誰知馬伕三句話就搞定

孔子教育學生奉行因材施教之法,門下弟子各有千秋,大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孔子門下的得意門生子貢就有著不小的名氣,他原名

端木賜,字子貢,是孔門十哲之一

。子貢

以能言善辯而出名

,也深受孔子喜愛,孔子曾稱他為

“瑚璉之器”

,認可他是個有才能之人。

然而能言善辯的子貢卻也曾遭遇滑鐵盧,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有一次,孔子帶著弟子們外出遊學,人困馬乏之際,一行人在田邊坐下休息,田裡種著莊稼,馬兒轉頭就啃了起來,農夫看到了大怒,

將馬兒扣下拴起來了

子貢自認交際能力還可,便主動上前去與農夫交涉,想要將馬討回。結果農夫並不買賬,即使子貢

使出渾身解數,態度謙卑的懇求農夫

,農夫也不願歸還馬匹。子貢只好垂頭喪氣地回來了。

孔子說:

“夫以人之所不能聽說人,譬以太牢享野獸,以《九韶》樂飛鳥也!”

用別人聽不懂的話去說服別人,就好比請野獸享用最上等的祭品,讓飛鳥欣賞《九韶》這樣的德音雅樂一樣。言外之意就是說農夫不是在刁難人,而是自己派錯了人去溝通。

於是,孔子讓馬伕去跟農夫交涉,馬伕到農夫那裡說了三句話:

“子不耕於東海,予不遊西海也,吾馬安得不犯子之稼?”

意思是:

“你不曾到過東海耕田,我也不曾來過西海趕馬車,我的馬怎麼會因為知道這是你的莊稼而不吃呢?”

這麼一說,農夫覺得頗有道理,心情頓時愉悅許多,也就將馬給還了。

倒也不是說,子貢的能言善辯比不過馬伕的三言兩語,而是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打交道的方式,比較容易產生共同語言。而讓一個文人去對著農夫去交涉,引經據典地講道理,農夫未必理解你表達的意思,就像對牛彈琴一樣。

子貢與農夫不論從氣質、修養、文化水平各方面差距都很大,在心理上倆人就拉開了距離,因此,讓子貢前去溝通不會太容易。而後,孔子讓馬伕去溝通,此舉

既討回了馬,又讓子貢心服口服

,無形中又給子貢上了一課。

馮夢龍評價這個故事: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粗人面前談論《詩經》《尚書》中的大道理,這正是不知變通的迂腐儒生之所以誤國誤事的原因。”

“聖人達人之情,故能盡人之用。”

孔子並不是迂腐之人,他懂人情世故,思想開明,所以他能夠做到因材施教,讓弟子學有所成也心服口服。而後世那些“迂腐”之人,大多都是沒有學透與悟透儒家思想,才導致儒生給人一直留下“迂腐”的形象。

對待不同的交際場景,古人的交際方式是非常靈活的,孔子想出的是以愚應愚的方式。而宋太祖卻想了個

以愚困智之法

來應對南唐使者。

宋太祖時期,江左(南唐所在地)派徐鉉來朝貢,按禮節,應該派使者全程陪同。然而,因為徐鉉十分有才,朝中官員頗為忌憚,擔心自己的口才不如徐鉉,即丟面又有損朝廷名聲,便向太祖請示如何是好?

太祖說了個法子,他讓人準備了一份侍衛名單,這些侍衛

全都不識字,

他拿筆在名單上圈了個名字說:“這個人可以。”於是,這個不識字的侍衛便去接待徐鉉了,徐鉉在高談闊論之時,侍衛聽不懂,不管說什麼

都只會回答“嗯嗯”

,徐鉉摸不透這人是什麼意思,漸漸的覺得沒意思,也就不再開口了。

馮夢龍評論:

“孔子之使馬圉,以愚應愚也。藝祖之遣殿侍者,以愚困智也。以智強愚,愚者不解;以智角智,智者不服。”

兩者所用的都是人際交往之中的智慧,

在不同的交際場合種運用不同的戰術來解決當前的問題

,人際關係本就複雜,能夠輕鬆地應對這些問題可謂人情練達。

古人的智慧還有許多值得我們的品讀學習,古人的思想並不迂腐,相反,在很多方面我們還達不到他們的高度,為人處世,我們還是需要不斷學習。《智囊全集》中有很多類似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有著不同的人生智慧,非常實用,還有很多為人處世的技巧。

《智囊全集》是馮夢龍集合歷代智慧故事1238則,字字猶如三尺利劍,將古人的智慧展現地淋漓盡致,連紀曉嵐和曾國藩都愛不釋手。

馮夢龍在寫這本《智囊全集》時,就說:

“天下無餘智”

,這意思就是——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

《智囊全集》包括10個大部、28卷,1238個謀略智慧故事。從先秦到明代的各種小故事,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每個故事,都取自相關歷史人物的事蹟,

均有史實依據

,絕非胡編亂造,取材豐富,也因此又被稱為

小資治通鑑”。

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必然涉及為人處世,競爭博弈,溝通勸諫,自保防身,這些你都能從此書中找到靈感和方法。

所以,我強烈建議大家都要讀讀《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版本很多,純文言文的,一般人看起來吃力。我看的這套就很好。有原文和翻譯,只要識字就看得懂。而且有馮夢龍的精彩點評,通俗易懂,看後恍然大悟。看故事,學智慧,得有高人指路啊!

全套共6冊,原價399元,現在98元就可以拿走!我們精心組織了這套書,真的超值了!

點選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海峽好書】Z 智囊全集 處世謀略古典名著 為人處事書籍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