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古錢收藏者的心頭肉,能得到一枚此生足矣!

這類古錢讓所有古錢愛好者趨之若鶩,不惜散盡家財都要收藏一枚。

母錢翻砂法

最晚從隋唐開始,中國的錢幣鑄造不再主要採用以前的平板範豎式澆鑄法和疊鑄法,而開始改用母錢翻砂的鑄造工藝了。關於古代母錢翻砂鑄錢工藝,明代宋應星所撰的《天工開物》一書作了比較具體的記載。

母錢翻砂鑄錢工藝一般分成製作錢模(即母錢)、製作範型、合範固定和澆鑄錢幣等四個步驟。

不論真假,雕母的樣式就這樣的

第一步:製作錢模。將一塊銅塊(或其他材質)由人工雕刻成錢型(即雕母),然後雕母先翻制若干個錢幣(即母錢),並用它來充當鑄錢的錢模。

上面兩張圖是網站貼上,未打磨的雕母錢,謬之星辰。

第二步:製作範型。固定木框,用砂土將木框填實,放置錢模,再將另一個填實砂土的木框疊放在上面,翻制面範和背範,然後取出母錢,並製作澆口、直澆道、分澆道。

第三步:合範固定。將面範和背範對合疊放,然後捆綁固定。()

第四步:澆鑄錢幣。將熔化的銅液用坩堝盛起,對準澆鑄口進行澆鑄。冷卻後開範取錢,再進行清理、修整、打磨,錢幣的鑄造就完成了。由於砂型不再需要緩慢陰乾和焙烘,生產效率獲得了極大地提高。

我們如果把現存的明、清兩代錢幣實物加以區分的話,從中會發現有雕母、母錢、樣錢和流通錢等四種不一樣的銅錢,這四種錢實際上反映了中國古代錢幣使用母錢翻砂工藝鑄造的整個流程。

所謂雕母,就是人工將一塊銅塊雕刻成的銅錢,上面保留有雕刻的痕跡,有如石頭圖章上我們所看到的那種刀痕。

母錢,就是將雕母作為錢模翻砂鑄造成的銅錢,這種銅錢因為在翻砂鑄造時錢範採用精砂,所以,底章比較細膩,往往還能見到製作雕母時的刀刻痕跡,儘管這種刀刻的痕跡與用刀直接刻的已經完全不一樣。

現在我們知道,至少在清代,樣錢可以分為兩種,一種被稱之為“部頒樣錢”,是指由朝廷頒發給地方錢局(即現在所說的造幣廠)作為母錢(即錢模)使用的銅錢;另一種被稱之為“進呈樣錢”,是指由地方錢局在鑄造新的錢幣前呈送給中央政府稽核的銅錢。

“樣錢”一般均用雕母直接鑄造,所以樣錢的直徑比常用錢大,文字清晰、深峻,大部分“樣錢”是高質量的,也有個別特殊情況。自古至今,一些明顯大於同類常用錢、製作精緻、數量少而質量又達不到母錢的錢幣,被認為是“樣錢”。

而流通錢是指用錢模大量翻砂鑄造後進入市場流通的銅錢。

根據傳世的情況,我們又知道,當時不是所有的錢幣鑄造都經歷這四個流程,往往會跳過樣錢這一過程,用母錢直接翻造流通銅錢。同時,我們還知道,因為各種原因,在存世的錢幣中,我們有的僅見到雕母或母錢,而沒有見到用它們鑄造出來的流通錢。在雕母、母錢、樣錢和流通錢中,母錢、樣錢和流通錢都是由雕母派生出來的,因此,都被看作是雕母的子錢。(隋唐後雕母就是師祖,沒有雕母,就沒有古錢!)

參考目前學者研究的古錢幣鑄造論文,翻砂鑄偽是主要的製假手段。

古錢幣作偽的基本方法:

偽造古錢的方法有多種,比較典型的有翻砂法,改刻法、挖補法、拼合法等。

下期我們將學者的論文拿出來供大家參考,以上文字還需要結合市場和現實進行論證,如果大家喜歡古鑑君的文字,請點贊轉發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