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為什麼老手藝人越來越少?和薪資比起來工匠精神“一文不值”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以來,充滿智慧的中國人民便嘗試用雙手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日積月累,形成了很多工藝,也出現了很多工匠。然而,由於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以及人們日益膨脹的物質追求,

"慢工出細活"

的傳統工藝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

很多產品已經逐漸由

"工匠"

精雕細琢加工轉變成為現代技工操作的流水線化生產了。同時,傳統工匠的生存空間也在被擠壓,他們傾注在傳統工藝上的時間和心血,換來的報酬竟趕不上一些普通技工的底薪水平。那麼,大家知道為什麼工匠收入不及技工,

"工匠精神"

和情懷只能被現實打敗?

一、 現在的技工效率高

以服裝加工為例,從量體、製版、剪裁,圖案設計到縫製,熨燙,釘釦,傳統的裁縫加工很多繁瑣的工序幾乎全由裁縫一個人完成。雖然這樣做出來的衣服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是這樣的服裝加工方式效率低下,一個裁縫需要花費幾天的工夫才能加工一件成品,

裁縫因此獲得的收入也非常有限。

而現在為了追求高額利潤,實現經濟效益,這種

"一人一衣"

的傳統服裝加工工藝已經被服裝加工廠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分工明確的流水線加工模式,每道步驟由專門的技工負責。

這樣一來,生產效率大大提升了,服裝的產量提升了,技工除了能夠獲得規定的底薪外,還能根據每個人的實際加工能力獲得績效工資,獲得報酬比傳統裁縫的多了不少。因此,有人揶揄道:

老裁縫的手藝,抵不上技工的底薪。

儘管很多裁縫還對傳統制衣工藝有著崇敬之意,還擁有一份

"工匠精神"

,但是,不可置否的是,情懷已經被被當今唯經濟效益第一的現實打敗。

二、裝置不同,技工加工出來的產品更受市場歡迎

以前,傳統工匠使用的工具大多都是手工製作,既簡單又粗糙,無法起到很好加工產品的產品,而現代技工使用都是

高精度、自動化的機器,

操作方便,加工出來的產品在精度和外觀上都更勝一籌。

以鐵器加工為例,以前人們加工鐵器,需要鐵匠一錘一錘去敲打加熱過的鐵,這個過程費時又費力,沒有

"工匠精神"

作為支撐是無法做到的。然而,那時候的加熱工具非常簡陋,只是一個火爐子,溫度控制無法得到保證。

其次,傳統工匠使用的鐵錘非常簡陋,操作不便,採用捶打方式加工出來的零件精度也無法完全達到要求,而且表面粗糙,所以很有在

使用功能、壽命

等各方面的效能不是很理想。

現在技工採取的是各種加熱機器和加工機器,不僅能夠嚴格控制好溫度,而且加工出來的零件

精度更高,外形更美觀,在使用功能,壽命等上更有優勢。

因此,如果把鐵匠加工的鐵器和技工出來的鐵器同時拿到市面上賣,當然是技工的更受市場歡迎,獲得的經濟效益更高。

三、社會生產水平提高,新產品層出不窮

農村用來去除穀物雜質的風車便能很好說明這點。以前,風車在農村農作物初加工、儲存過程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風車製作也是一門很複雜的工藝,需要木工掌握紮實的技能,一份

"工匠精神"

是必須的。

那時候,在農村,能做製作的風車的工匠一定為大家尊崇,誰家需要一臺風車,也一定需要花大價錢請工匠來家裡幫忙。

但是現在由於各種新式收割機、脫粒機的出現,

風車早已被人們淘汰,

製作風車的工匠也風光不再,傳統技藝已經很難幫助他們維持生計,而會操作收割機、脫粒機的技工們卻能獲得豐厚的報酬。

四、快節奏的現代生活

以理髮為例。以前的剃頭師傅總是不緊不慢地拿著剪子將客人的頭髮一捋一捋剪下,一毫一髮猶如聖物都謹慎對待,不容忽視。

往往一單生意做下來,耗時兩三刻是常有的事。

倘若遇到要求多一點的客戶,需要洗面、剃鬚刮鬍的話,花費一個小時也是有可能的。

而去理髮的人們也很享受這種服務,或趁著剃頭的空當閉目養神,或興高采烈地與剃頭師傅攀談,任憑時間慢慢流逝。但是由於生活和工作節奏的加快,

人們幾乎都很忙,無法停下來去慢慢做一件事,

做任何事情都講究速度和效率,理髮自然也不例外。

而很多理髮店為了適應時代、迎合人們的喜好,往往採取分工合作的方式,一個助手負責洗頭,一個

"主刀"

負責理髮,還有一個人專門負責吹髮。這樣服務更細緻化了,而且理髮速度也更快了。所以傳統的舊式理髮店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其實,傳統工匠並非一無是處,只是老手藝人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需求,所以只能漸漸被淘汰。不過

"工匠精神"

我們依然需要,因為很多生產過程中

"精"、"尖"、"難"

的問題還需要用它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