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秦淮八豔李香君的故居:早年是孫權兵營,王羲之成名發家之地

傍晚的秦淮河,燈影槳聲+天邊的晚霞

引子:

天色傍晚擦黑時刻,秦淮河文德橋周遭立馬成為整個南京城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立馬成為南京城最受追捧的景點,沒有之一;

秦淮河上,往來交織的燈影槳聲,誘惑著各色人等在此拍照留念;

十里秦淮的豔名遠播,逗引遊人前往秦淮河南岸,探究當年風景;

秦淮河南岸,當年王羲之的烏衣巷與李香君的媚香樓咫尺之遙

唯一的留存:媚香樓

相較於初建於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的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科舉考場——南京貢院;位於南京市秦淮區大石壩街上的烏衣巷成名更早些。沿著文德橋步入南岸,你會第一時間在眾多的店鋪幌子之間看到李香君故居。當然,心思縝密的你一定也早會看到東吳時期就已經存在的烏衣巷。

媚香樓面對秦淮河的一面,能感覺出當年十里秦淮的燈影槳聲

媚香樓,又稱李香君故居,秦淮區大石壩街150號。香君故居位於秦淮河畔來燕橋南端,是一座三進兩院式宅院。全院由各種書法、繪畫、楹聯、篆刻、假山、塑像和園林小景、石刻磚雕、壁畫掛燈組成,供遊人 觀賞。

由於是當年夜生活的場所,所以晚間藉著燈光去參觀可能還有點樂趣。畢竟是明末時代的人物,燈光之下的李香君的雕塑和畫像只是傳遞點意思吧。反倒是不如瞭解些當時李香君的故事來得真實。

南京秦淮區大石壩街150號,當年李香君的地界兒

香君之名來自於《左傳》中:“蘭之國香,人皆媚之”;故而又名為:李香,號“香扇墜”(1624—1653);明末蘇州人。為秣陵教坊名伎。與董小宛、陳圓圓、柳如是等被稱為“秦淮八豔”。

1963年,王丹鳳出演的電影《桃花扇》

因兒時家道敗落,飄泊異鄉。八歲的時候,隨養母李貞麗(媚香樓樓主)改吳姓為李。她歌喉圓潤,但不輕易與人歌唱;絲竹琵琶、音律詩詞亦無一不通,特別擅長彈唱《琵琶記》。自孔子六十四代孫,清初詩人、戲曲作家孔尚任的《桃花扇》於1699年問世後,李香君遂聞名於世。

桃花扇電影劇照

女子忠烈男人投降

1639年(明崇禎十二年),李香君剛滿16歲,與前來金陵科考的明末四公子之一、復社領袖侯方域交往。侯方域對李香君一見傾心,想娶回家裡作妾。當年李香君這樣一位名妓,梳攏必須邀請大批有頭有臉的風流雅士,還要付一筆豐厚的禮金給鴇母。可惜侯方域前來考試,哪有如此多的銀兩。

古時候傳下來的李香君畫像

情急之下,侯遭到閹黨幫兇阮大鋮排解,阮暗地裡託人轉交侯方域梳攏的費用,想借機讓侯方域幫他在朝中權衡。李香君得知此訊息之後,嚴辭讓侯公子拒絕。並出面東挪西借湊足了銀兩還給阮大鋮。

媚香樓裡面的一些室內裝飾

之後,北京被清兵攻陷;阮大鋮在南京的南明中做了高管。他趁侯方域離開之時,強逼香君嫁給漕撫田仰作妾,香君跳媚香樓以死抗爭。幸好沒有摔死,侯方域的朋友楊龍友利用李香君在扇子上的血跡畫出一樹桃花。這就是《桃花扇》的由來。

侯方域的朋友楊龍友,用李香君沾血的白綾扇畫出了一幅折枝桃花

南京被攻陷之後,李香君躲進棲霞山葆真庵,與昔日秦淮姐妹卞玉京相伴為尼。清軍南下之後,侯方域降順了清朝,甚至還參加了清朝的科舉考試。香君聽到這個訊息之後,直接將扇子撕碎以示斷交。不久之後,久病之下的李香君離開了人世。

得知侯方域降順了清朝,李香君憤而撕毀桃花扇

烏衣巷:東吳時的兵營

而烏衣巷的成名,更要歸功於唐朝大詩人劉禹錫的代表作《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短短一首4句詩,透露了3個重要資訊:

烏衣巷,是孫權計程車兵的兵營,因穿皂衣而得名

朱雀橋:

是六朝建康秦淮河上二十四航(浮橋)中最大的一座,因面對六朝時期都城正南門朱雀門而得名。

烏衣巷:

三國時是吳國戍守石頭城部隊營房所在地,由於當時吳軍身著皂色漢服,故後人稱之為烏衣巷。之後成為中國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

王謝:

東晉初年,烏衣巷成為王導、謝安兩位知名丞相的府邸,也是南京官場府邸勢力的中心。

秦淮河邊的欞星門,對面的夫子廟

烏衣巷的破敗:

朱雀橋邊長滿了野草;當年王導、謝安廳堂裡的燕子,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

經歷了六朝之後,南京的再一次興盛已經是宋代了。尤其是南宋,夫子廟秦淮河兩岸開始成為江南文化的中心,也逐漸成為十里秦淮、花街柳巷的所在。明清兩代,尤其是明代,則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時期。

南京貢院的外景

北岸的夫子廟,中國最大的傳統古街市,與上海城隍廟、蘇州玄妙觀和北京天橋為中國四大鬧市。明末清初,秦淮八豔的事蹟更是讓這裡聞名遐邇。金粉樓臺,鱗次櫛比;畫舫凌波,槳聲燈影,成就南京城紙迷金醉的一番盛景。

燈影槳聲中的秦淮河

烏衣巷走出王氏家族

烏衣巷,鼎盛時期就在孫權建都隋朝之前的六朝時期(公元222–589年)。南京城之所以稱之為:六朝古都,也是指: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盤踞於長江以南的朝代。而與此同時,三國的魏、西晉、北魏、北齊、北周及隋皆建都於北方,亦合稱北方六朝。

東晉兩大名相王導、謝安兩家豪門大族的府邸前後都在烏衣巷。也因為兩大名相權傾朝野、權霸一方;自然烏衣巷內葉門庭若市、冠蓋雲集。

晚唐詩人劉禹錫的名作《烏衣巷》

同時也走出了王羲之、王獻之,及山水詩派鼻祖謝靈運等文化巨匠。

戰亂不止的三國、西晉時期,始於西漢年間的山東 “琅琊王氏”舉族遷居金陵南琅琊郡(今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據《二十四史》中記載,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琅琊王氏共培養出了以王吉、王導、王羲之等人為代表的92位宰相、36個皇后、36個駙馬和600多位文人名仕。

烏衣巷中,東晉名相王導謝安的紀念館

作為王羲之堂叔的王導,當年是輔佐“琅邪王”司馬睿建立東晉的核心主力。他建議司馬睿遷移到建康(南京)。公元317年,“五胡亂華”,西晉滅亡的次年;司馬睿被堂兄弟王導、王敦推戴為晉元帝,史稱東晉。由於王氏兄弟功勞卓著,王導任命丞相、王敦專政軍事,兩人權利極大,時稱“王與馬,共天下”。

作為王導的堂侄,王羲之是中國書法的“書聖”

東床快婿王羲之

權貴一方的王導,一方面紛紛被權貴們高攀,另一方面各個子侄也都非常有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就有一個東床快婿的故事:

同朝太尉郗鑑有個才貌雙全的閨女郗璿,想在王導的子侄裡挑一個做女婿。派管家前去挑選:其他孩子都一個個衣冠整齊的等待;卻唯有一個腆著肚子在東廂房睡覺。

郗鑑聽到這個訊息之後,連忙說:把女兒嫁給那個袒腹東床的年輕人。

以觀察鵝的靈動,去創造書法的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