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杜月笙本名杜月生,是這位國學大師給他改的名

1931年6月9日。

在中國五千年曆史上,不過普通的一天。

然在當時的上海,卻發生了一件驚動各方的大事!

青幫大佬杜月笙所建的杜氏家祠舉辦落成典禮!

當時上海、南京很多頭面人物或親自參與盛典,或託人送上匾額,給了杜月笙無比的榮耀——要知道,放以前,他做的那些事,可都是端不上臺面、為那些高居廟堂者所看不起的呀!

幫杜月笙寫文的,絕對是當時全國第一高手,人稱國學大師的章太炎。

據時人夏承燾在其日記中記載,“謂某翁近頗寬裕,為杜月笙撰杜氏祠堂記,得潤筆五千金,其餘數千一千不等。為段祺瑞壽序,比之郭汾陽,似亦得三千金。”

雖然夏承燾似乎很看不起這種作法,但五千金、三千金,哪怕是空穴來風,有些誇張,無疑也證明章太炎的文章,確實是大手筆!

《高橋杜氏祠堂記》立意高遠,出手不凡,開篇就是“杜之先出帝堯。夏時有劉累,及周封於杜,為杜伯。其子溼叔,違難於周,適晉而為範氏,範氏支子在秦者復為劉,以啟漢家。故杜也、範也、劉也,皆同出也。”。

無論何種傳說,都突出了杜家始祖的正直、忠貞。

雖然杜月笙沒讀過多少書,但與文化人還是很合得來的。耳濡目染之下,對這典故,自然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驚喜不已,高興得合不攏嘴!

國學大師章太炎給上海大佬杜月笙寫的頌文,有何玄機?

近現代學人中,稱得上國學大師者寥若晨星,而章太炎是當之無愧的一位。魯迅稱他為“有學問的革命家”,胡適稱他是“清代學術史的押陣大將”。許壽裳在《章太炎傳》中說他:“在清代三百年學術史中沒有第二個人,所以稱之為國學大師。”

1903年,章太炎主筆《蘇報》,倡言革命。他在文章中寫道:“載湉小丑,不辨菽麥”。直呼聖上之名,斥其無能,這在當時不啻是石破天驚。按照刑律,則屬殺頭之罪。

因此,章入獄西牢,受盡折磨。也因此,章在讀書人中之聲望日隆。章太炎在民國罵孫中山,罵袁世凱,罵蔣介石,罵汪精衛,罵吳稚暉。罵得他們個個惱羞成怒,咬牙切齒。但介於章太炎名氣太大聲望太高,他們都只能忍氣吞聲。

然而就是這位狂氣十足的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卻與上海灘的流氓大亨杜月笙建起了“平生風義兼師友”的交情,並以自己的如椽巨筆極盡阿諛之能事。這不僅是章太炎無法抹去的人生汙點,更是國學的悲哀!

事情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章太炎晚年居住蘇州講學,經濟並不寬裕,但名聲很大。有一次,居住在上海法租界的章太炎侄兒,與一位頗有身份與背景的人發生房屋糾紛,相持不下,就請章太炎幫忙。

章太炎雖是名滿中華的革命元老與國學大師,但是在只認權勢與金錢的上海租界裡卻是無能為力的,無奈之中忽然想到杜月笙是法租界炙手可熱的人物,只得放下名流學者的架子,親筆寫去一封信,請杜幫忙。

杜月笙見信後,心中大喜,他正想結交這位名士呢。於是竭盡全力為章太炎侄兒排難解紛。問題解決後,又專程去蘇州拜訪章太炎,藉口是向章報告他調解房屋糾紛的經過與結果。章太炎熱誠接待,相見甚歡。

杜月笙在臨告辭前,還悄悄將早準備好的一張兩千銀元的錢莊莊票壓於章宅茶几上的一隻茶杯底下。既給章太炎送了一筆厚禮,又顧全了章的面子。章太炎對杜月笙既感激又敬佩,認為杜月笙講義氣,重禮節,有古豪俠之風。

自此以後,二人開始深交。杜月笙每月都派人給章太炎送錢,接濟章的生活;章不僅為杜做事,而且常常講杜的好話,甚至還以一代國學大師的身份,用古色古香的文句為杜月笙修訂了家譜。

有了章大師的珍貴筆墨,杜月笙頓感身價倍增,他的杜氏祠堂也於1931年無限風光地在故鄉浦東高橋落成。

杜月笙本名杜月生,因生於農曆七月十五得名,章太炎引經據典為其改名杜鏞,號月笙。語出《周禮·太司樂疏》,西方之樂為鏞,東方之樂為笙。得此高雅的名號,杜月笙自然是高興得合不攏嘴!

章太炎的這段經歷被看成一個汙點,有人指責他“傍黑”;而章氏後人並不認同,稱章根本沒有這麼一個在法租界和人爭房產的侄子,言下之意是章太炎為杜月笙改名和修家譜,不是得了好處之後的投桃報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