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落寞大餘,人間再無南安府!

大餘,史稱大庾,現在無論拿給誰看,也不過是個八線小縣城。

沒有人會知道,歷史上的大庾,作為大庾、南康、崇義、上猶四縣的治所所在地;作為溝通中原與嶺南最為繁華的古驛道,曾在近千年的時間裡,代表南安府,與古虔州(贛州)一起稱雄南贛。把中原和江南一批又一批南遷客迎進古驛道,把一批又一批朝廷的貶官謫臣擁入嶺南之懷,把一波又一波中原的思想、技術、文化傳播到南蠻遠地。

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曾經獨領風騷的南安故地——大庾!

梅關,開啟南安千年興盛之門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公元前213年,秦朝在梅嶺開山道築關口,設立橫浦關後,就有“通南越道”連通嶺南。從此,梅嶺古道進入了中國人的視野,刻錄在中國版圖上。那時的古道只是人們出城的一條通道。

南粵雄關,梅嶺

隨後,隋煬帝下令開鑿大運河,就此誕生了一條水陸立體交通線——從中原沿大運河南下,溯長江入鄱陽湖,再逆贛江、章水而上,逾梅嶺而入廣東,然後順湞水到達廣州,這條交通線逐漸成為我國貨運主要通道。

當然,唐朝之前的大庾嶺以南,大概還是屬於蠻荒之地。無論是教育、文化、還是經濟,都全面落後於北方地區。

直到大庾隔壁鄰居南雄出了一名著名的宰相:

張九齡

。心懷家鄉的他深深的清楚,這茫茫的大庾嶺,給嶺南地區的發展,帶來了多大的阻礙。在他的斡旋之下,唐玄宗終於決定,要開闢一條通往嶺南的道路:梅關古道

至此,贛粵之間實現了水陸交通立體連線,商路更加通暢。梅關古道逐漸成為中原與嶺南連通的交通大動脈。

出生南雄的唐朝名相張九齡:梅關古道開創者

至此,北方的漕糧、鐵器、瓷器等物資透過水運,由長江運到贛江,溯章江而上運往大庾梅嶺腳下,然後由挑夫挑過這條古驛道進入廣東省南雄市,然後由湞江、珠江運往海外。

大庾,成為了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大餘:海上絲綢之路的起始地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來自廣東的山貨及廣州一帶的海貨,就這樣伴隨著不停歇的馬蹄聲響,經過梅關古道,運送到全國各地。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隨著經濟的發展,到了宋代,在大庾成立地級單位南安軍(後改南安府),轄大庾、南康、上猶三縣(包括現在的崇義),

此後近千年,南安的行政級別都與虔州(贛州)並列,活躍在贛南大地上!

南安府地位:東南貿易第一關

商賈如雲,貨物如雨,萬足踐踏,冬無寒土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以及通往嶺南的必經之路,梅關古驛道上,商鋪雲集、車水馬龍,各地商家設會館在這裡,成為了名副其實的

“東南貿易第一關”

“當江廣之衝”

的南安府也迎來了空前繁榮,“

商賈如雲,貨物如雨,萬足踐踏,冬無寒土

”,“

遂成一大都會

”!

到了明清時期,南安府的貿易稅收,更是曾一度達到

整個江西稅收的四分之一

,其富庶繁華,可見一斑。

圖為盛極一時的大庾南安東山大碼頭,是當時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樞紐,現在仍然能尋找到昔日的繁華痕跡。

南安府的人文:冠絕贛南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南安府的人文地位,冠絕贛南。

它是程朱理學的發源地,南派禪宗的發源地,陽明心學的實踐地,中國四大戲曲之一《牡丹亭》的發源地,贛南唯一的狀元誕生地,更是贛南歷史上空前絕後的“一門四進士,叔侄兩宰相”的“西江四戴”的故鄉。

南安府:理學發源地

很少人知道,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名句與南安府有這麼深的淵源:周敦頤的《愛蓮說》就誕生於大庾縣的新城鎮。

周敦頤的《愛蓮說》,作於南安府

其實周敦頤在南安府時,無論是學術水平還是聲望,都遠不及現在般如雷貫耳!但是,由於其在大庾設立道源書院講學授課,教出了兩位非常牛逼的學生“程顥、程頤”(即程朱理學當中的“二程”),從此名聲大振。到了南宋,理學大師朱熹為效法祖師、興學振院,在南安府尋求理學宗源,使得周敦頤的學術地位更高,一躍成為

“理學的開山鼻祖”

,而成就周敦頤的南安府,也成了名正言順的中國理學的發源地!

大庾丫山道源書院:中國理學之源

如今在大餘新城的周屋,我們仍然可以穿越千年歷史,體察到當年南安府的理學氣息。

大餘新城周屋:現仍居住周敦頤後人

南安府:四大戲曲《牡丹亭》起源地

很多人知道,

《牡丹亭》作為中國四大古典戲劇之一,與《西廂記》、《竇娥冤》、 《長生殿》齊名

。卻沒有多少人知道,

牡丹亭裡的故事,就發生在南安府。

《牡丹亭》劇照

它正是號稱“東方的莎士比亞”的明朝偉大戲曲家湯顯祖,途徑南安府時,聆聽了

府衙太守杜寶之女杜麗娘和柳夢梅尋夢還魂傳奇的愛情故事

後所作。至今,湯顯祖構思創作千古絕唱《牡丹亭還魂記》時所居住的舊址遺蹟還殘留在大餘。

千百年來,南安府的《牡丹亭》成了千古絕唱,在各大劇院反覆上映反覆傳唱,而南安府,卻斯人已去!不免讓人唏噓!

大餘牡丹亭舊照(來源於新浪博主晚霞客)

南安府:一門四進士,叔侄兩宰相

贛江支流章江因在贛江的西邊,被叫做“西江”。

在清朝亁隆年間,

南安府出了一件在贛南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大事

。大庾人戴衢亨及父戴第元、叔戴均元、兄戴心亨叔侄四人均登科及第,且先後都擔任過朝廷的內閣軍機大臣,

戴衢亨更是成為贛南歷史上唯一的一名狀元

,名震天下!時人稱他們為“一門四進士,叔侄兩宰相”、“西江四戴”。在水城孝友坊裡,他們家裡的“狀元府”、“開來堂”磚樓斷壁仍舊佇立。

至今,大餘仍然有幾十戶戴氏後人居於新城鎮下轄的龍王廟村。

大餘新城龍王廟村

大餘龍王廟戴氏後人

南安府:贛南唯一狀元的故鄉

在乾隆年間,

贛南歷史上第一位狀元誕生了

,他就是來自於南安府大庾縣的戴衢亨。沒有人知道,等到科舉制度被廢,贛南也沒有再出過狀元。

戴衢亨,又成了贛

南歷史上,唯一的一名狀元。

官至相國的南安府狀元:戴衢亨

在舊南安四縣,有一道流傳至今的、喜宴必備的名菜——荷包胙,還有一個另外的名字,叫“狀元菜”。相傳就是戴衢亨,用來招待父老鄉親的。

誕生於南安府的“狀元菜”:荷包胙

傳說,贛州府也學南安府做荷包胙,但是由於其歷史上沒有出過狀元,卻只好意思做成方形的。而南安府出過狀元,南安四縣的荷包胙,卻常常做成“狀元帽”的形狀。

南安府:佛教“南宗禪法”發源地

說到慧能和尚,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他寫的一首詩,相信大家都聽過。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六祖慧能

慧能曾在梅嶺避難16年,廣佈佛教,在大庾創立了“

南宗禪法

”,成為了現在仍然舉世聞名的

南華寺

的始祖。其首席弟子為紀念恩師六祖在梅嶺的磨難,在梅嶺建“六祖廟”,開山修築丫山靈巖寺,至今仍為佛學聖地。

丫山靈巖寺,慧能大弟子紀念恩師所建

南安府:“陽明心學”實踐地

無善無噁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王陽明

王陽明

,與孔子、孟子、朱熹並列為“四大聖人”。其創立的“陽明心學”,影響不僅遍於中國,且漂洋過海遠傳日本、朝鮮半島等東亞國家,成為東方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陽明心學的重要實踐地,便是在南安府!正是南安府這塊土地,使王陽明走上了他“

立德、立言、立功

”的巔峰。

與南安府難以割捨的心學大師,王陽明

他指揮南安府的官兵參與剿滅陳曰能、謝志珊等賊亂;

他批覆並資助大庾的百姓興建防寇自保的城池;

他講學於道源書院培養了一批學子。

王陽明平定南贛,奠定了一生事業的基礎!

因為王陽明,南安四縣的匪患開始得到整治;

因為王陽明,南安府多了一個由它命名的縣:崇義。

因為王陽明,《南贛鄉約》開始推及南安四縣,民風變得更加淳樸。

而最後到死,當王陽明再次路過大庾,便再也沒有走出大庾,在大庾留下了他榮耀一生的精魂。現在大庾青龍,仍然有王陽明過世的地方:落星亭。

大餘青龍落星亭,王陽明病逝地

見證王陽明最後歲月的靈巖古寺內的千年古樹

落寞大餘,人間再無南安府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大餘,興也梅關,衰也梅關!

1900年,粵漢鐵路修建,江西錯失國家南北大動脈線路!

傳統的贛江大庾嶺商道因開埠通商以來的物流改道,地位一落千丈,水運退出歷史的舞臺。而隨著贛粵公路的開通,梅關古驛道作為中原與嶺南的交通樞紐作用更是消失殆盡,南安府曾經的盛世景象也成了過眼煙雲。

1913年,在歷史上存在了近千年的南安府,消失在了中國的版圖。南安四縣大庾、南康、上猶、崇義,一併划進了贛州!

從此,人間再無南安府!

到了現在,南安府的四個舊部,南康已經逐漸代替了大庾的地位,成為了贛州舉足輕重的強區,而且正與大餘的差距越拉越大!

不知道當了一千多年老大的大庾,面對此情此景,作何感想?

現在的大餘,雖然側畔的章江河水仍然日復一日地流動,湍急的水流沖刷著千年南安碼頭,但是再也見不到江河中的片片帆影。

昔日的點火臺早已隨風而去,黃塵古道無奈地湮沒於浩瀚的歷史中,也許若干年以後,梅關古驛道這些歷史遺蹟會蕩然無存……

而今,只剩南安碼頭的碑文默默回憶過往的繁華

落寞大餘,人間再無南安府!

碑文上落寞的寫著:“由於五口通商,粵漢鐵路的興建,贛粵公路的開通及大量礦砂淤塞河道,該碼頭才漸次冷落以致廢棄。1933年,被改建為東山公園。現存碼頭臺階為明代建築,倖存的碼頭示禁碑鐫刻於清嘉慶十年(公元1805年)……。”

從此,人間再無南安府!

而我們對於南安府的記憶,也少啊少啊,少到只剩下:南安板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