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助力脫貧攻堅-新桑產業落地忻城縣

“這些蛋白桑長勢很好,可以說是完全在忻城縣試種成功了,到2018年3月份種植滿兩年,第三年以後每畝每年可產飼料青料10噸,按每噸最低價600元,種植戶每年每畝也有6000元的收入。”大學生回鄉創業者黃帥跟前來考察的南寧種植戶說道。

忻城縣是典型的大石山區縣、國家級貧困縣。由於地理原因,有些地區還處於深山中,交通極為不便。當地居民經濟來源少,經濟發展、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科學文化素質等多領域都面臨嚴峻的考驗,大部分少數民族的經濟社會發展落後於主體民族,當地居民選擇外出打工者較多。由於眾多的發展限制因素,在中國社會發展現階段程序中經濟、文化、基礎建設等發展比較落後,貧困人口較多,人民生活水平比較低下。

黃帥出身於忻城縣貧困戶家庭,目前在武漢理工大學就讀,出身貧寒的他在今年和創業夥伴成立了武漢華瀛億豐現代農業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公司成立的初衷是利用新桑產業專案在廣大的貧困地區進行產業扶貧,專案取得武漢理工創業學院眾多導師的支援和指導。

扶貧第一站就是自己的家鄉,在進行實地考察後,認為透過土地流轉,把貧瘠地、荒坡地、產值低的土地充分利用起來,種植蛋白桑,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生態效益,對當地農民來說是脫貧致富的好途徑。2016年初,在忻城縣種下了20多畝蛋白桑,5畝大果桑,作為種植基地。

“蛋白桑抗寒、抗旱、抗鹽鹼、耐貧瘠,生長快,產量高。目前以蛋白桑飼料為主要產品進行銷售,蛋白桑飼料營養價值高,蛋白含量最高可達36%,作為牲畜飼料尤其是豬可大大降低養殖成本成本,豬的肉質、口味也變得更優,同時大大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甚至零使用,保障了消費者的健康,利用桑飼料進行養殖,產出來的豬肉更受消費者喜愛。”忻城基地負責人莫女士給種植戶介紹。

根據黃帥提供資料:

2015年我國的大豆進口量已突破了8000萬t, 進口依賴度超過80%。這不僅耗費掉我國的大量資金和外匯,而且嚴重地危及我國的糧食安全和飼料安全。目前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土地資源稀缺及品種、技術、市場等方面的因素,估計很難扭轉我國大豆高度依賴進口的局面。發展飼料桑,可以快速替代過量進口的大豆,抵禦大豆高度依賴進口可能產生的風險,保障飼料供應和畜牧業持續穩定發展。

蛋白桑是多年生作物,根深須廣,抗旱、耐漬、耐鹽 鹼,生命力較強,生產成本較低;而大豆是一年生作物,根系淺,抗逆性較差,生產成本較高。另外,桑樹除了可以在耕地栽植外,在丘陵崗地、輕度沙漠化的土地都可種植;而大豆只能在耕地而且是土質肥沃的耕地上種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現實決定了我國的基本農田要優先保證口糧生產,大豆種植面積要想大幅度增加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相同的土質條件下,單位面積桑園生產的桑葉蛋白質是大豆的3。6倍,生產效率高,經濟效益高,社會效益好。

隨著人口增加、收入增長和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居民食物構成中對畜、禽、魚產品的需求將繼續增加。預計到2020年全國肉類、奶類和養殖水產品產量分別為9000萬t、4100萬t和5240萬t,比2015年分別增長4。3%、5。9%和6。0%,按照目前的技術水平,要實現2020年的增產目標,需增加1600萬t配合飼料。預計到2025年,飼料糧消費量將達到2。5億t,佔糧食總消費量的42%以上,以我國蛋白飼料當前發展現狀,至2020年我國蛋白飼料缺口將達到一半以上,將會嚴重依賴國外進口蛋白飼料原料及產品,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國優質低價的蛋白飼料原料的缺乏。

黃帥介紹說:“我的理想就是希望能將一些科技、專案、資金、技術帶回家鄉,我是土生土長的忻城人,也是貧困家庭的孩子,我想帶動忻城貧困人民脫貧致富,為自己家鄉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時讓蛋白桑真正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搖錢樹”,開拓產業扶貧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