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歐洲草原地帶為什麼會出現遊牧民族的衝擊?氣候條件的變化有多大?

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時間為公元475年,此時正處於公元5世紀末期,而在同時期的歐亞大陸其他地區,似乎也在遭遇著相類似的時間。

與此同時的中國正處於春秋戰國階段,其實北方匈奴勢力,也已經對中原地區的諸侯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這使得在公元4至5世紀的亞歐大陸北方的草原地帶,似乎遊牧民族因為種種原因,在不斷衝擊著南部地區,更為先進的文明體系。

這一點和氣候條件因素的變化,應該有著直接關係,從歷史的情況來看,公元前200年至公元150年這段350年的時間裡,相對於地中海地區來說,應該是氣候條件非常適宜的時間。

一方面溫度和降水比較合適,這有助於地中海附近地區的農業生產的的提高,同時間接促進了奴隸制經濟的發展,也正是如此,在這個階段中的羅馬共和國獲得黃金髮展趨勢。

不過這種適宜穩定的氣候現象,並沒有持續保持下去,到了公元150年以後,氣候條件突然惡化,具體表現為極端天氣現象的出現,而乾旱則是最為主要的型別。

地中海沿岸地區的北非區域,在乾旱方面表現得最為突出,尼羅河作為古埃及的母親河,似乎經常會出現汛期的推遲,以及汛期到來之時,水量嚴重不足的現象。

這極大影響了當地的農業生產,而作為帝國重要的糧食來源地區,這無疑加重了羅馬方面的糧食危機。

公元4世紀後期的西羅馬帝國,在糧食生產方面面臨著非常突出的問題,一方面帝國分治使得西羅馬帝國,喪失來自東方地中海富庶農業區的糧食供給(當然此時受到乾旱問題影響,地中海糧食也並不充足)。

這種普遍饑荒現象的出現,成為了造就帝國內部嚴重社會危機與矛盾的重要因素,最終導致西羅馬帝國無法應對這種危機,走向了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