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文化:如何做富人和窮人?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意思是在朝廷裡做高官就應當心繫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也不能忘記關注國家安危。

我們今天的中國,經過近百年的風雲變幻,從“五四”的新文化運動,到戰爭,再到新中國建立,再到改革開放,我們苦苦尋找的、探索的新文化、新生活、民族自信,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到今天算小有所成吧?

但為了經濟發展,我們似乎又低了不少根的東西,今天,如果你是個富人,要怎麼做?如果你是個窮人又要怎麼做?先賢們留下的美好我們能理解多少?

子貢和孔子之間的師生有一段對話。

子貢說:貧窮但也不巴結討好人,富有也不自傲於人,如果能做到這樣,您覺得怎樣?孔子回答說:還可以吧,不過不如雖然身處貧賤卻依然充實而快樂,雖然家財萬貫卻熱愛學習禮法。

子貢的家境很不錯,而且非常善於經營商業,錢財滾滾而來,甚至有的時候整個孔子團隊都要靠他的財力來支撐。富而不驕,他應該是做得不錯。子貢自己有錢,還能想到貧寒出身的人,這種態度已經很可貴了。

但作為老師,孔子的要求更高。孔子說這樣確實也可以,但還是不夠,還要有一個更高的境界,所謂“貧而樂,富而好禮”。

窮的人要有自己的堅持,不損尊嚴、不傷體面;富的人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要多去做對別人、對社會有益的事情。

出生於貧寒之家,生活條件比較艱苦,這樣的人到處可見。

但如果能夠突破環境,跟隨師長學習,追求真理、求知問學,內心能夠感到充實快樂。這樣的人,才更值得敬重。

孔子的根本出發點,依然是透過禮來達到社會的和諧。在禮的約束範圍裡,不管一個人目前的實際處境如何,貧也好富也罷,都要根據自己的本心和能力來處理生活中的問題,並且要善待別人。

在孔子的理想裡其實很早就給富人提出了要求,不光是要避免窮奢極欲、驕橫跋扈,而且還得“好禮”。有了這一條,評判一個富人就有了新的標準:

富人值得尊重的並不是財富,而是“禮”。

傳統中國社會,也不光都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史書、方誌裡有不少富人重視積德行善的事,恐怕就是受到孔子所說“富而好禮”的影響。

貧而樂,富而好禮,這話就是放到今天也沒過時。

每個家庭、每個人所遭遇的情況都不一樣,一個人怎麼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差距,社會階層之間怎麼看待貧富差距呢?還真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子貢聽到老師這樣說,馬上就想到了學過的一句詩:“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立刻背誦出來。

這一下,孔子真的高興了。他喊著弟子的名字說,賜啊,現在可以和你討論《詩經》了!告訴你過往發生的一件事,你就能夠舉一反三,推斷出各種可能性。

切磋、琢磨這兩個詞,我們今天經常說。實際上在《詩經》裡面,切、磋、琢、磨是指加工象牙、玉器的工藝手法。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說君子自我修煉,要像加工象牙玉器那麼精益求精。

老師說完“貧而樂,富而好禮”,子貢馬上跟上來唸了這句詩,可見他確實抓住了老師的意思。這是在說對君子的道德要求,子貢的引證又形象、又貼切,果然得到老師的大大誇獎。

《詩經》裡的“君子”還是真實的貴族身份,但是到了子貢引用這句詩的時候,用它來指“貧而樂,富而好禮”的人就有相當明顯的道德含義了,恰恰符合孔子的君子觀。遇見這麼有領悟力的學生,當老師的有哪個不高興呢?

孔子說:不要因別人不瞭解自己而焦慮,應該擔心自己對別人不能理解。

當時,諸侯國之間各行其是,周代維繫社會穩定的禮樂制度瓦解崩潰,社會的思潮動盪混亂。孔子所代表的“士”這個階層,地位和作用也很不穩定。他自己奔走於各國,也沒能真正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

所以,在這種社會背景底下,一個人的抱負未必都能施展,才華未必都能被賞識。

孔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誡學生們,有時好像也是給自己打氣,如果想要立志做“君子”就必須有心理準備。

遇到不被人知,不被人理解,不受重用,甚至你付出了還得不到回報,別為這件事著急擔憂。

在歷史上,“士”這個階層透過孔子創立的儒家學派,含義漸漸有了新的變化,越來越與“文”、“德”這種性質相聯絡。

這個人群,學習經典、禮儀、歷史知識,研究各種社會現實問題,成為職業的教師或謀士,進入精英階層。有的時候做先知,有的時候做智囊,有的時候直接從政,參與國家的管理,也有的時候只能寫寫文章發發議論。

中國歷史反反覆覆經過戰亂、饑荒、動盪,但總有一些人能夠堅持自己的價值判斷,嚴守道德底線。這些靠的不是外部約束,而是孔子反覆強調的這種自我肯定和自我修煉。君子要經得起“人不知而不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