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為什麼歷史上的朝代都用銀子,我們卻不用,古代的銀子到底多值錢

回顧人類的發展史,始終貫穿著對財富的追求,那麼代表財富的究竟是什麼呢?大家第一印象想到的肯定是金銀財寶。這其中,銀從漢代開始直到民國時期,一直都在當時的經濟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中國古代的財富和銀子一直是息息相關的,特別是明代之後,官方正式確立了銀的貨幣地位。那我們為什麼放棄了使用了幾千年的銀作為貨幣呢?

原來,銀子作為一種貴金屬,它的價值是隨著數量的增多而降低的。在古代的時候,國際交通不發達,生產力也很低下。中國並不是一個銀礦儲量豐富的國家,因此銀子的價值可以得到較好的保證,不會發生太大的貶值。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密切,外國冶煉出來的銀子,已經能很方便地運到中國。因此在銀產量越來越多的今天,它已經失去了自己的貨幣作用,更多的是作為工業的原料應用在生產的領域。即使這樣,銀子仍然具有它一定的觀賞價值,在很多藝術品的上面,都有銀子的存在,因此它仍然有自己獨特的價值。

有很多人好奇,在傳統的古裝劇中經常可以看到有人攜帶大量的銀兩出現,他們衣食住行都是使用銀子,而且出手闊綽,那麼這些銀兩在現實中,到底價值如何?

就像前文所說,銀子的價值取決於它在當時國內的保有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國國內的銀子保有量也不同,因此其價值具有較大的差別。所以一般在計算價值的時候,歷史學家都會用它的購買力來進行橫向比較。作為貫穿中國人生活的最重要食物,大米就成了研究銀價的重要工具。專家們透過不同年代一兩銀子可以買多少大米,在進行復雜的單位換算之後,就可以得出當時的銀價值多少?

透過購買力的計算,我們可以發現。越是接近現代,銀子的購買力越低,而這正是因為時代的進步使得國外的銀子能夠流入國內。在歷史上,銀價銀購買力最低的是明朝之後,當時海外貿易的盛行,大量的美洲白銀湧入國內。因此當時的一兩銀子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200元左右。而銀價最高的時候,莫過於唐朝。當時的銀子大多作為貴金屬,基本不在市面流通。稀少的銀子,受到很多人的追捧,當時的一兩銀子可以買到現在3000元左右的大米。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不斷髮展,宋朝的時候一兩銀子也就能買到大米1000元左右。而等到明朝末年的時候,銀子大量流入使得其購買力已經從開國時候的600多貶值到了2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