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黔山沃土展新貌」帶狀複合!甕安40000畝玉米+大豆長勢喜人

開欄的話:

烤煙基地翻起層層綠浪豐收在望,菸農喜上眉梢正在趕“烤”;紅彤彤的辣椒掛在枝頭,映紅了農戶幸福臉龐;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示範基地裡作物茁壯成長,保障糧食安全又促進產業增收;還有黔南大地田間地頭湧現的機械化耕種收穫場景……

七月的黔南,綠意盎然的大地上點綴著繽紛色彩和豐收喜悅,奏響了一曲貴州山地特色新農業的樂章。

產業興,百姓富。碩果累累的豐收背後是黔南州穩步推動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久久為功。

7月20日至21日,全國大豆油料生產暨帶狀複合種植培訓會在貴州黔南召開,貴州日報報刊社黔南記者站開設【黔山沃土展新貌】欄目,展現黔南州各縣市的農業現代化發展程序,敬請期待!

連續兩天的降雨,給炎炎夏日帶來了絲絲清涼。

7月18日,在甕安縣天文鎮天文社群的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示範點,吸飽了雨水的農作物舒展著翠綠的枝葉,長勢正旺。肥大如綠寶劍似的玉米葉下,株株豆苗規整排列,兩種作物間隔種植,一高一低相得益彰。幾個農戶提著裝有肥料的小桶,穿行在綠色的田壟中,正在給玉米追肥。

“注意肥料不能離玉米太近,要往窄行裡撒,不能撒在寬行裡,以免大豆吸收肥料過多,不結莢。”甕安縣農業農村局種植業中心高階農藝師李躍輝彎下腰,給農戶做著示範。

“下雨之後追肥的效果是最好的,我們給玉米追肥之後,準備再打一次農藥,這塊地的收成基本上就穩了。”眺望遠處的青翠田壟,天文社群黨委副書記肖定才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細數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的增收賬,他臉上的笑意更深:“天文社群今年種了300畝,在玉米800斤畝產量不減的情況下,按照畝產100公斤大豆來算,平均一畝地可增收600元。”

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是農業農村部推廣的一項技術,改單一作物種植為高低作物搭配間作、改等行種植為大小壟種植,這種種植模式能充分發揮玉米邊行效應和大豆固氮養地作用,有利於改善土壤條件、提升土壤地力,實現玉米不減產、增收一季大豆的綜合效益,是穩玉米、擴大豆的有效途徑。

為統籌大豆玉米相容生產、糧油協調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甕安深入貫徹落實“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效益優先”理念,堅持優勢區域優先、集中連片推進、尊重農民意願、資源整合推進的原則,選用優良品種,加強宣傳培訓與技術指導,綠色防控,聯防聯治,種養結合,提升耕地質量,提高土壤肥力,確保專案實施區域耕地質量提升、產業結構調優、增加農民收入。

農民盼這盼那,最盼的還是發展生產,增收致富。玉山鎮村民李小忠就瞅準了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的增收機遇,在猴場鎮承包了370畝土地進行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在農業部門的精心指導下,他的大豆已經結莢,豆粒飽滿,再過一個多月就能迎來豐收。

“採取帶狀間作套種的方法,長出來的大豆比較飽滿,而且一畝地除了玉米的收入,還能多賺一份黃豆的收入。”李小忠告訴記者。

據瞭解,2022年,甕安在全縣11個鄉鎮、適宜區實施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面積4萬畝,種植面積全州最大。目前大豆玉米長勢正常,未發現大面積病蟲害,70%的大豆處於開花結莢、籽粒膨脹期,玉米處於灌漿結實期。

“今年以來,甕安縣以新國發2號檔案為契機,緊緊圍繞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要求,堅持以貴州省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為導向,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大力發展農業產業,整合一批用地養地相結合的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生態技術模式,不斷提升土壤肥力和耕地質量等級,促進生態環境改善,進一步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甕安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周文琴說。

通訊員 商琴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盧泰銘

編輯 陳楊

二審 莫宇

三審 張發揚